遇到老丘已经有一个来月了, 自从我从老丘那里学到了无私的爱以后, 常常用这个来提醒自己, 每当孩子顽皮到无法无天的时候, 以爱心化解油然而生的怒气, 常常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虽然和孩子也有不少磕碰, 但与过去相比, 简直是一个天上, 一个地下, 对久历狂风暴雨的我来说, 这真是一段风和日丽的日子啊。
可是, 渐渐地, 也有一些问题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对孩子施以无私的爱, 如果不设立爱孩子的条件, 不区分事情的对错, 会不会太骄纵孩子了呢? 对孩子有求必应, 是不是容易让孩子只知索取, 不知感恩和回报? 即使忽略上面两条, 只有爱好像也不够, 即使我们心里有满满的爱, 很多情况下孩子仍然会发脾气, 不守规矩, 遇到这种情况, 我们也很容易被引燃怒气, 事情仍然会一发而不可收拾。还有一些情况, 比如, 家长觉得孩子胆小、怯懦、退缩、没有担当、不聪明、不专注、学习成绩不好, 怎么办? 这样的情况也很容易让家长因爱生厌, 转变成怒气发泄出来。
"我还年轻, 没有经验, 问问老丘吧。"带着这个想法, 我试着给老丘发了微信消息。没想到, 他很快就回复了。
"无私的爱是一种爱心, 爱心是一种'心', 而'心'是最复杂的东西", 老丘说, "古今中外研究'心'的人多如牛毛, 有关的著作汗牛充栋, 然而至今也不能窥其全貌。虽然这样, 如果认真学习, 我们现代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还是能在真理之海的海边拾到几颗关于'心'的美丽石子。人们的情绪与感情, 愉悦与痛苦, 磨难与救赎都出自于心。
我们上次讲过的无私的爱, 其实就是一种'爱心'。之所以说这是一种'爱心', 是因为除了无私的爱以外, 还有其他的爱, 比如我们提到过的'有条件的爱'和'因爱生恨的爱'。
此外,还有其他种种'心', 比如对我们有好处的虚心、耐心、细心、好心、自信心、同情心、关爱之心; 对我们益少害多的贪婪、嫉妒、自满、骄傲、急躁、自卑、冷漠、虚荣。为人父母者要做的事情, 就是唤醒孩子的前一种心, 让他坚持下去, 并让孩子努力平衡后一种心, 孩子的成长与人生, 将一直与这两种行为相伴, 做得好便是成功, 否则, 孩子也许不会遭受别人眼中的失败, 但是可能会降低幸福感。
孩子是否幸福其实与孩子是否拥有太多物质生活关系不太大, 适度就好, 能让他幸福感爆棚的是他内心的满足感和他与人们的良好关系。只要拥有前一种心, 以及适度的欲望, 孩子的健康、财富、幸福和成功将不请自来。值得注意的是, 心都是'物以类聚'的。以学习为例, 很难想象一个虚心的孩子, 会缺少细心和耐心, 即使暂时有点粗心, 虚心也会促使他逐渐学习改进, 学会细心和耐心, 毕竟, '虚心使人进步'。同理, 骄傲就会带来急躁和自满。我前面为什么会强调要对孩子有'无私的爱', 就是因为无私的爱是所有对人有益的'心'之母, 有了它, 才能以善良和关爱教养孩子。"
老丘说到这里, 我若有所悟, 急忙给他发消息道:"那么, 当孩子不听话时, 我感到急躁和愤怒也是'心'的一种表现喽? 遇到这种情况, 我该怎么办呢? "
很快, 老丘又回复了, 他先是给我发了一个"棒"的表情, 接着说道:"没错, 你领悟的很快。你注意到了吗? 我前面讲的时候, 有些'心'并没有被冠上'心'的名字, 比如贪婪、嫉妒、骄傲、自满..., 这是因为除了我们汉语中传统的带有'心'的词汇——比如, 细心、耐心、虚心、粗心——以外, 这些不带'心'字的词汇, 也具有同等的地位, 它们都是一种'心情'。
在现代心理学领域, 常常把它们和人的情绪关联起来, 然而我倒是认为用中国的传统文化阐释它们更加容易被我们理解。但是现代心理学也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是有机的整体', 所以, 你看,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传来的现代心理学也有共通之处。
就我的理解, 情绪也好、心情也罢, 它们都涉及人的生理变化, 比如, 你生气时, 头皮可能感觉发胀, 心脏可能急促跳动, 血液可能加速流动, 脸上会带出愤怒的表情, 语言可能变得暴力——这就是心理和生理的关联, 而心理和生理的这种互相影响, 类似于形成了一个'环', 直到一方的力量不足, 不能维持这个'环'时, 这次情绪的发作才会结束。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发脾气, 其实父母就经历了'情绪之环'的形成和破灭过程, 把脾气发泄出来, 有助于破坏'情绪之环', 对发脾气的人来说是有益的, 因为这样能保证他的身体健康。假设情绪之环始终不能被破坏, 那么人的生理指标将会飙升, 直到损害身体健康为止。所以, 下次如果你遇到有人不明不白地向你发脾气, 你应该能稍微理解他了吧——他只是本能地想保护自己的生理健康罢了。
说到这里, 你能想到我为什么强调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的另一个原因了吗? "
老丘突然向我抛出了这个问题, 我并没有准备, 我刚想回答"没有想到"。但是, 等等, 好像这个问题不难...。我思考了片刻, 回复说:"老丘你都讲了这么多, 我要是再不懂, 就太懵懂了。给孩子'无私的爱', 因为不对他设置条件, 就不容易触发负面情绪, 也就不会经常出现'负面情绪之环', 所以对孩子发脾气的情况会少很多。对孩子发脾气的次数少了, 孩子就更容易听从管教。诶, 这好像也是一个'环'诶。"
老丘又向我发了一个"棒"的表情, 然后回复道:"你很聪明, 我悟出的教养孩子之道就是破坏负循环、建立正循环。破旧立新的关键是无私的爱, 然而, 对有些父母来说要给孩子无私的爱并不容易, 因为他们已被一叶障目, 不见森林了, 无法从内心深处产生这种无私的爱。你知道这一叶是什么吗? "
我不假思索地回复道:"老丘你不要小瞧我, 这个问题我已经找到答案了。"我顿了顿, 继续打字道:"上次你提示我要给孩子'无私的爱', 经过这一个月的实践, 我已经发现了当我把给孩子的爱附加上超出孩子能力的条件时, 孩子很难达到我的要求, 这时我会对孩子失望、会感到沮丧、会产生怒气, 这些情绪会使我产生负面的错误推论——自家的孩子什么什么都不行, 别人的孩子样样都好。这种对孩子的负面印象就是遮挡住我的心眼的叶子。我的这些情绪会触动孩子的情绪反应机制,这一刻,他会直觉地不喜欢我,不愿意听我说话。调整好负面情绪之后, 我就能立即发现孩子的优点, 就能给孩子无私的爱了",孩子察觉到我能理解和包容他,就更愿意和我讨论事情,更愿意听听我的想法。我们都会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如果我每次都这样做,孩子就会越来越喜欢和我沟通。
"没错, "老丘打字还是很快, 他轻快地回复道, "你移去障目的一叶以后, 就会全面的看待孩子, 平静地接受孩子的缺点, 愉快地看到孩子的优点, 对孩子的信任和无私的爱将油然而生。你看, 信心和爱心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这就是正循环的开始, 你以后需要做的, 就是维护好这个正循环, 让它发展壮大。"
"那, 老丘, 有了这些以后, 我遇到孩子惹我生气, 还是控制不住脾气怎么办? "我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生气是一种情绪, 我们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适当的生气能使我们保持身心健康。一方面不要频繁的生气, 另一方面要让孩子理解你的确有生气的理由——也就是让他认识到他的确做错了事情。"
老丘接着回复:"如果你仍然比较频繁的生气, 你可以试着从心理和生理是一个整体这个视角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生气时有意识地感受一下你的生理状态, 比如头皮的感觉、心脏的跳动节律, 呼吸是否加快, 手心是否出汗等等。下次感觉到这些生理状态时, 有意地调节这些生理状态, 比如感觉头晕或头皮发紧的话, 可以用手揉一下使它放松, 缓慢的深沉的腹式呼吸使心脏跳动速度变慢一点。
你会觉得令你感到神奇的是, 你做了这些事情以后, 情绪也没有那么激动了。也可以从心理上入手, 在心里想想孩子的优点和曾经让你感觉愉快的场景, 也能让你急躁的心情缓下来。你肯定很难第一次就做好,但是请坚持这样做,一次次的改进,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它的好处——最后,你能很自如地调整心态,甚至它能影响你的心境,你在愤怒的前一刻和平静的下一刻看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前一刻,你的视野很狭窄,下一刻,你就能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孩子的错误了,所以当你真正学会调整情绪的时候,你会知道自己学会了。调整好情绪以后,你就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处理孩子的问题。完成以后, 你可以找适当的时机和自己的配偶讨论一下, 有时你的配偶能提供很好的观点,帮助你更完整地看清问题,这样也许能让你更加放松, 讨论过程中注意管控分歧, 以各种有益的"心"帮助讨论, 为下次处理类似的事情增加经验。你、配偶和孩子是多位一体的,维持和配偶的良好关系, 对教育好孩子很重要! "
"你是说这套理论也可以用在成年人身上? "我惊奇地问道。
"是的, 成年人有时也有不成熟的举动, 这时他们就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也需要爱的滋养。你和其他人的关系, 包括但不限于与配偶、家人的关系, 会影响你对孩子的教养。"老丘简短的回复道。
"那么, 给孩子无私的爱是不是会让他们不守规矩, 无法无天呢? "我又问出了我的疑惑。
"不是的, "老丘的回复简短而有力, 即使隔着屏幕我也感觉到了他的力量, "无私的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是无私的、不设条件的, 但并不是真的不设条件, 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立条件, 让他经过适当的努力较为轻松地完成。即使孩子没有完成你设定的任务, 也不要对他失望, 给自己的心眼遮上叶子, 这样孩子才能有信心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发展, 也会越来越不辜负你的期望, 进入良好的正循环。正循环的理想状态是孩子能自觉地吸收好的精神食粮, 自觉地遵守道德、法律的规范,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进入有序的良性竞争。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应该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孩子, 你能从这次的失败中学到什么? 下次怎么改进? "
交谈到这里, 我一个月来的疑惑一扫而空, 在豁然开朗的激动心情之下, 我向老丘发出了邀请, "老丘, 现在我没有疑问了, 我先照着你说的实践一下, 这个过程中肯定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下个月, 我们一起到公园散个步, 我好好跟你汇报一下我的体会, 到时候再向你请教。"
老丘欣然同意了, 他回复说:"请教不敢当, 我只是在育儿的路上先行了一步, 有了一点儿体会, 这是我自己独特的体验,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家庭多得很, 肯定不能覆盖所有的情况, 你如果到时候有了新的体会, 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大家互相借鉴嘛!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