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前两年我身体不太好,水土不服,加上文化不适应和学业压力,心情也时常郁闷。但也是托了这种身心受挫的福,让我养成了一些好习惯。一个习惯是写日记来自我倾诉和排解,另一个就是努力去积极又认真生活。我也时常会把“要好好生活”写进日记、或者在心里讲给自己,给自己打气。
好好生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比如,把每天都当做纪念日来过,每天都值得开心。
随节庆、节气生活
以前我是对节庆不太感冒的人,嫌麻烦,甚至嫌繁文缛节。那时的自己,大概就觉得打游戏看动画就很开心了,根本“不食人间烟火”。
但因为生活环境和节奏的变化,我离开了以前的“小世界”。但在新的“大世界”中又一时找不到落脚点时,我发现异国他乡的节日很有趣。
1月的新年可以在伦敦看街头游行;2-3月有pancake day,需要烙个薄饼吃;3月底有为地球节电一小时的活动,夏令时也开始了;4月的复活节很热闹,有巧克力蛋可以砸,有十字面包可以吃;6月有女王的生日;10月底有万圣节;11月有放烟火的Guy Fawkes Day和戴罂粟花的Remembrance Sunday;12月就是全年最热闹的温馨的圣诞节,买买买的Boxing day,以及跨年的除夕夜......
而没有这些公众假期的日子中,除了各种展览、活动应接不暇,每天还像是在为了迎接这些节日而做的过渡和准备一般。随着一年四季时间推移,一个个节点的节日临近,餐桌上的食物、家中的装饰都在跟着变化。应着这些变化而过的每一天,都很有趣。而观察着、实践着
那时突然也开始对我们的节气产生了兴趣。
而现在生活的日本,和我们有相似的习俗。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在生活中感知四季变化这件事,日本人也是很讲究。跟着这个步调去探究、学习、体验,每天也都有种“有点什么可做、可纪念”的感觉,生活自然不无聊。
给自己定义一些纪念日
就像前面也说过的,为了努力“好好生活”,我还曾“立志”要成为一个“生活家”,然后认真过好每一天,把每一天都变成纪念日。
除了认真对待客观环境上的纪念日,我也会自定义一些纪念日。
我有一些喜欢的数字,比如10、20,代表了我的生日。比如5,7,13。这几年甚至会在心里默默庆祝自己的每半岁生日(也就是4月20日这天)。而每月的“20日”这天,对我来说也会有种莫名的特别感,甚至想吃块蛋糕庆祝一下。学生时期,还会记下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的生日,自high地画个贺图之类。
所以,已经记不得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喜欢让每天都有“师出有名”的快乐并寻找它们值得纪念的原因,为自己增加一些仪式感,让每天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被好好对待的。
而每一个细小的、哪怕是念头上的努力,都让自己的每一天变得好了那么一点点。
“今天或许不是特别的一天,但今天也是很好的一天”。
正巧,这是我今早看电视时看到的一句话(原文是日语,我写了下大意)。
在不是纪念日的看似平凡的一天,也是值得感恩又欣喜的一天。感恩于自己又平安地迎来了新的一天的生命。
而且,于我们来说平凡的每一天,也可能是他人的特别的纪念日。所以,如果不知道每一天的“特别”,只是还没挖掘到而已。
❤ 今日takeaway:
顺应节气、节庆,好好体验烟火气儿的人生。即使没有这些特殊的外界赋予的意义,就自己去定义、创造吧。然后,好好生活,从好好纪念每一天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