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4569/4daabed54702c12e.jpg)
每个星期六必定从香港跑到深圳去接宝贝朵朵。
高三的娃,高我不止一头的个子,手指长长软软的,总喜欢塞进我手里来牵着。
说话声音也是软糯糯的,和妈妈聊着聊不完的“小话”。
真的是,每周只能见一面,却完全没有“正经”话题——
网络新梗、好歌、偶像、老师、校园八卦、情感话题、三餐、作息、旧友、家人、小得意、小臭美、小确幸、小倒霉、小错误、小违规、小奋斗、小梦想……
絮絮叨叨,你一言我一语说个没完。
有时忽然猜测:
一路载着我们从龙岗到南山车行两小时的的士司机听着这些絮语,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这个高三娃的妈妈真是不靠谱啊,怎么不问问孩子的学习呐……
是真不问。
高三的考试那么密,恨不得每天考两科;每周却只有一天假,母女俩见面的这几个小时,光复盘考试恐怕都不够用。
再说,以我现在的水平,能帮孩子复盘考试嘛……
孩子在一个集体里面,有老师领路、护航,有同伴一起“升级打怪”、共克难关——她苦兮兮又乐哈哈地学习、复习,做着自己的事儿,这不是挺好的嘛。
她做她自己的事儿,我做我自己的事儿,这样的分工合理又顺溜儿,没毛病。
上次没考好,一见面就哭,出租车后座上靠着我,把我左边肩膀都哭湿了。我就握着她的手,安安静静陪着她。
回去以后微信上投诉她爸:“爸爸说我没努力!我很生气!”
我说:“我也觉得你可以再努力一点儿。”
朵朵说:“我觉得也是!为什么你说的话都很对,爸爸说话我就不想听?”
我说:“因为我比较狡猾吧……你不觉得我的话和你爸的话意思差不多嘛……”
“哈哈哈……”
把小姑娘逗笑以后,再告诉她“爸爸在乎你,一点儿也不比妈妈少”,孩子一下就听进去了——
这些年她爸怎么对她,孩子心里又怎么能没数儿呢。
这次考得好,尾巴翘天上——
“妈咪,我数学……”“妈咪,上周的英语听说……”
我也不过是握着她的手,安安静静听着,夸她:“牛啊,不错不错。”
孩子取得小进步的时候,我从来不催她继续去赢得大进步,更不会提醒她戒骄戒躁,或是把她语文差的伤疤拿来戳一戳。
你看孩子那兴高采烈的侧脸,就知道:人有资格为自己的努力结果而骄傲,而骄傲使人进步。
好吧好吧,不说点儿正经的显不出我是靠谱的老母亲。于是我问:
“压力大不?”
“啥压力?谁?”
“你呀,担心不担心考不好?”
“担心啥,离高考还有好几个月呢。”
(我家孩子心这么大,也许是遗传。)
只好继续耐心启发:“你就不担心高考没考好,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整个人生都毁了?”
(我觉得我真不擅长说正经话,瞧这天儿聊的,真怕孩子说原来我不担心现在开始担心了。)
朵朵却说:“考不好,就能把整个人生都毁了?我不信。”
(这三观跟我很合,真想抱着亲一口,可是我忍着,继续“诱供”。)
“有时候考不好,不担心别人看不起,焦虑得想跳楼?”
(不知道司机师傅想不想停车下来捂我嘴。)
“跳楼?怪高的,我可不想。”
“嗯,这就对了,我就是想告诉你,考不好啥的不要紧,你是有人给你托底的哈。”
“哎哟!说说,说说,具体咋托?”小妮子乐开了花,整个人凑过来盯着我看,仿佛要从我嘴里看出一座矿。
“呃,就是说呢,如果考砸了上不了大学只能捡垃圾,妈陪你捡!”我的誓言掷地有声,哐哐作响。
“好啊好啊!也还要像以前一样大声介绍我给你的朋友:‘这是我女儿,在捡垃圾这行干得可不错呢!’”朵朵最知道怎么跟我搭档着瞎扯。
“好,一言为定!”
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二十年,我觉得自己能感觉到孩子有没有在努力——不需要亲眼看着,分分钟陪着。
我确实感觉到朵朵比开学初更努力了一点点,也能理解她依旧听歌、见朋友、贪恋美食、睡懒觉。
从一开始,我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头悬梁椎骨”弃绝所有乐趣地学。
我们之间早已达成共识,在长久的漫无边际的闲聊里,那就是——
努力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学习本身有乐趣,努力过程也有乐趣。
尽力而为其实是过瘾的体验,日后回想起来,会记得那种独特的、专属于高三的味道;当然,它也是一种“无论劈面而来的是什么,大爷都没在怕”的味道。
软妹子如朵朵,内核是稳定而强大的。
我相信她会努力,她相信我会陪她一起,各自努力——并且,我们能坦然接受努力之后的任何结果。
那次考试滑铁卢之后,我给朵朵留了一句暗语,又一次把她逗笑了。
我说:“路明非都能逆袭呢!”
她回:“哈哈哈哈好滴!”
亲爱的朵朵宝贝,你放心,妈妈总是在。
你知道吗,你那种“很放心地相信妈妈在”的状态,也给妈妈托了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