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还在吼孩子吗?

你还在吼孩子吗?

作者: 阿娇Andy | 来源:发表于2020-07-24 20:12 被阅读0次

    它是最好的“职业”,也是最坏的“职业”,它就是为人父母!

    当孩子们“不熊”的时候,能让你甜到心都化了;可当他们一旦“熊”起来,变身小怪兽,肆意捣乱、不合作,很少家长能始终HOLD住自己,大吼大叫在所难免!过后,孩子一脸惊恐、嚎啕大哭,而家长则满心愧疚。如果每次吼叫之后都只是一句对不起,然后一天道歉很多次,那这样的道歉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不是不知道吼叫的不好,但怎才能控制得当,成为温柔和体贴又原则坚定的父母呢?

    今天给大家传授“父母吼”的秘诀,既不让父母羞愧,也没有试图说教,只是教你追踪吼叫行为,理解吼叫原因,明白自己与孩子气质的区别,提供减少吼叫的策略。

    一、“吼叫”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首先,吼叫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同时也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要想做到不吼不叫,第一步需要知道什么是吼叫。举个典型例子:当父母吼叫的时候,不管声音是大是小,他们一般都充满了怒气,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控制情绪。这时候如果他们注意一下自己的状态,就不难发现自己内心的紧张感会加强,呼吸也会变得粗重,心跳开始加快,还会感到身体发热,思维变得不再清晰等等。这就是在吼叫了。

    总而言之,父母的吼叫主要是想表达自己的愤怒,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们敢不听话,就会有严重的后果。相反地,如果你用另一种语气和孩子沟通,就是“慎重坚定地说话”,这是让孩子听话的重要的法宝。

    这两种说话方式有什么差别呢?比如,某天上学之前女孩在玩玩具,就是不想穿好衣服去学校。那她的父亲可以用坚定的语气对她说:“该穿好衣服上学去了,我知道你喜欢玩,但是现在没时间了。如果你上学迟到,那周末我们就不去公园了。”在这种对话里,语气和态度是关键。

    同样的话,父亲当然可以用尖利的嗓音和威胁的语气吼出来,如果父亲是为了指责孩子,那就很容易愤怒地吼叫;而如果他是为了帮助孩子安排好早上的事情,那保持平静就非常重要了。就算听话,她的心情也会变差或者感觉很委屈。

    看完这个例子,你觉得是不是深有同感?

    其实大多数时候,吼叫不能解决问题。大多数专业人士都认为,吼叫会影响到孩子对自我和世界的积极感受,会让他们觉得所有东西都很负面,也会影响他们和父母、他们和其他人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默娜·舒尔认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比如更习惯用激烈的冲突来解决问题。这些孩子也很难学习到积极的社交方式,比如和他人合作和同理心。另一份研究也表明,家庭中积累的愤怒情绪,对孩子整个青春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短期的杀伤力,而且也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总而言之,你别看吼叫既不是打也不是骂,其实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吼叫是一种普遍现象,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明白了吼叫的危害,我们就有了改掉这个坏习惯的动力,不过要想真正做到不吼叫,我们还是先要知道吼叫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去纠正自己的行为。

    二、为什么父母容易对孩子“吼叫”?

    吼叫的原因,如同冰山,看表面是因为外界的触发,而如果向内探求,就会发现还有更深层的内因。

    第一种是自身状态

    这指的是父母个人的生理,健康状况或者心理情绪,当你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疲劳的时候,会更容易感到焦躁,自然也会容易对孩子大吼大叫。所以家长们也应该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这是照顾好孩子的前提条件。

    第二种是触发器

    触发器分别是内部和外部触发器 。内部触发器说的是,自己内心不断升级的负面想法和情绪,比如你感觉到的焦虑、害怕、失望或者生气的感觉。而外部触发器指的是环境中的他人与事件,也就是那些来自你自身之外的,能引起你吼叫的暗示或者指令。一个外部触发器可能会成为你愤怒吼叫的导火索,但是之后就是你的想法,也就是内部触发器在为怒火提供燃料。

    比如一位母亲回家看到丈夫把衣服全扔在地上,她立马一肚子气,心里想,“真是懒死了,说了多少次不要乱扔衣服,竟然还这样,不干家务活还成天给我添乱”。当她持续对自己说这种消极负面的话时,情绪就会不断升级,变得更加负面。这时候,只要一看到丈夫她就会爆发,大吼丈夫是个懒鬼。

    这时如果不巧孩子就在旁边,那孩子就可能成为打击目标,被大吼大叫。在这里,乱丢的衣服就是外部触发器,母亲自己心里不断升级的消极想法是内部触发器,在这两种触发器的共同作用下,吼叫最后就倾泻在了孩子的身上。对于一些人来说,内心的负面情感和经常出现的情绪触发器,很可能让吼叫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脱口而出的行为。

    这样一来,当家长想要孩子们听他说话时,就会很自然地大声吼叫。而且一般当声调足够高的时候,孩子就会因为害怕而听话,这种反应更鼓励了家长继续大声吼叫。所以最后家长们就会发现,吼叫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管教孩子的默认方式,同时孩子也就有了一个充满恐惧的童年。

    第三种吼叫代代相传

    除了生活问题外,吼叫可能也有历史背景。比如吼叫可能就是有些家庭的传统,爷爷吼爸爸,爸爸吼儿子。又如我弟妹就是被她爸爸吼大的,如今她又把吼叫延续到自己的孩子上了,把《不吼不叫》这本书推荐给她了,就不知道会不会听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通过观察父母来认识这个世界。如果父母经常吼叫,那你很可能会自然地朝你自己的孩子发脾气。就算想努力改正这一点,但下意识里还是很难摆脱童年的影响。父母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就算父母对自己发脾气,孩子们还是会以父母为榜样。这样一来,吼叫就有可能这样代代相传下去了。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有的话,一定要下决心改正。

    第四种个人气质的区别

    在经典育儿书籍《你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气质是一个人的做事风格。它不是指你做了什么事,也不是指做事的动机,而是指做事的方式。家长和孩子的不同气质,会一直影响着和孩子的日常生活。

    我们常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的潜台词有时候是甜蜜;有时候则是暴风雨。比如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真是安静温和,而你家孩子却总急忙慌张?回到你头上,为什么有的父母总是温柔细致,而你却一点就着?这其实是涉及到三个因素:是你的气质、孩子的气质以及两者如何相互适应。

    每个人天生气质就不同,有的婴儿哭声轻柔,有的哭声大得能吵醒所有人。人与人在气质上的差异,表现9个维度,敏感度、活动量、反应强度、适应性、 情绪本质、接近或者回避性、坚持度、规律或者节奏、注意力分散度。

    敏感度

    孩子对噪音、温度、光线敏感度如何?他会注意到环境中的微小的变化吗?容易不知所措吗?

    2.活动量

    孩子是否总是精力旺盛,不停地活动,很难安静下来?

    3.反应强度

    孩子是否经常会很强烈的情绪反应?思绪外露还是内敛,容易判别还是难以揣测?

    4.适应性

    孩子能很快适应变化吗?这一件事开始和结束时,他转换困难吗?

    5.情绪本质

    孩子总是开心愉快的,还总是严肃的?他会更倾向于纠结负面信息呢?

    6.接近或回避性

    对于陌生人、新场景、新想法或地方,孩子通常第一反应是什么?立刻加入,还是保持谨慎?

    7.坚持度

    孩子做某件事时,在累了或你已经叫他放弃了还仍然坚持,还是很容易就烦躁和放弃?

    8.规律或者节奏。

    孩子会不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吃饭、睡觉、便便?他的行为容易预测吗?

    9.注意力分散度

    孩子容易被声音或其他人分散注意力吗?或是能够专心于某件事,不容易被打扰吗?

    当你完成孩子的测试之后,再回到开头,考察一遍你自己的气质。 想要健康的发展任何一种关系,关键都要接纳对方的本来面目。透过气质的眼镜,你会看到并理解自己与孩子的分歧点及契合处。如果你根据孩子的气质,调整自己的期望、回应及规则,协调亲子间的相处模式,他就会更少犯错,你也就更少生气。

    三、如何减少吼叫?

    关于减少吼叫的具体方法也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追踪吼叫,记录现象

    记录我们吼叫的进程,能帮助我们尽早觉察情绪,进而做出改变。记录事件(也就是什么事,惹恼你)、记录反应(包括你的情绪和身体反应)记录后续情况,记录相关气质(也就是,吼叫过程中,你和孩子各自表现出的气质)、记录最后你对事情的评估。

    第二步,追踪情绪,探究原因

    愤怒的情绪背后,往往隐藏着引发吼叫的真正原因。只有你了解你的愤怒,知道是什么真正惹你生气,你才有可能去管理它,才有可能选择合理的表达方式,从而帮助你停止吼叫。

    第三步,自我同情,自我接纳

    指情绪不得已反作后,理解并原谅自己。如果你对孩子产生了吼叫,那么吼了就吼了,接受并理解这件事,不要过度地陷入内疚并苛责自己。

    第四步,运用法则,自我调整

    运用《不吼不叫》书中提出的ABCDE法则:A-Ask 自问、B-Breath 呼吸、C-Calm yourself 平静自我、D-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确定孩子的需要、E-Empathize 同理心。

    四、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让自己的内心平静,是用爱与尊重和孩子沟通的核心。

    家长们请记住,孩子不是敌人,他们需要关注、安抚、规范、引导和温柔的抚摸。如果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和他站在一起的,而且愿意为他着想,他就更容易配合父母的要求和教导。虽然对有些父母来说,吼叫的习惯是很难彻底改掉的,但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提出了很容易实施的两个育儿法则,名字很好记: ABCDE ,和 4C 。我们先来看看不吼不叫的 ABCDE 法则。

    为了方便理解这个法则,我举个例子。有一位单身母亲,每周末都会把5岁的女儿接过来一起住,女儿喜欢在周末的早晨看电视,而这位母亲早上一般都会多睡一会儿。有一次不知为什么,女儿一大早就哇哇大哭,哭声把母亲吵醒了。母亲很生气,放到一般时候,这位母亲可能就开始吼叫了。不过这次她想起来,可以试试 ABCDE 法则。

    她先注意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她感觉到了愤怒和紧张,女儿的哭泣是她的外部触发器。不过她没有发火,而是做了几次缓慢的呼吸,然后给了自己一小段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随后,她想了想女儿的需求,确定女儿需要安慰,因为女儿只有周末才和自己一起住,可能是有哪些地方不适应,所以才哭了起来。最后,换位思考让母亲理解了女儿的想法和感受,她给了女儿一个很长的拥抱,又说了很多安慰的话。得到了妈妈的安慰,女儿慢慢地就不哭了,这个早上也就没有被吼叫摧毁。

    不吼不叫的 ABCDE 法则能帮你后退一步,头脑清楚地看待问题,但其实ABCDE 法则更像是一种临时的行为规范。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规范他们的行为,从根本上减少他们因为行为不当而让你发怒的可能,家长还需要做得更多,比如可以学习管教孩子的4C法则。

    这里的 4C 指的是4个以尊重为基础的要素,分别是 Communication 沟通,Choices 选择, Consequences 结果,和 Connection 连接。如果家长们能做到这几点,那孩子们就更容易学会怎样做出正确的事,并在出错时承担后果。这样一来,吼叫也就没有必要了。

    第一个“沟通”要清晰、简短和具体,给孩子明确的指令,让他知道怎么做,比如不要说“你要听话”,直接告诉他“不要乱扔纸团”。

    第二个“选择”,是指要给孩子足够的选择空间,减少他的情绪对抗。

    第三个“后果”,就是让孩子体验一件事的自然“结果”,并从后果中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四个“连接”是4C管教法的核心,父母要尽量抽出一对一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享受与孩子的亲密时光。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他才更容易听出你的要求。

    做到不吼不叫的 ABCDE 法则和管教的4C法则,家长们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和孩子的行为。当家长能平静地面对孩子的错误,而且孩子能很好地遵守行为规则,那家长自然就没有了吼叫的理由。

    五、特殊情况应对

    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拒绝吼叫,因为在特殊情况下,吼叫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危险、有可能导致孩子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比如,有辆汽车正在开过来,而孩子没看到车,那父母就很有必要大吼一声,让孩子及时停下脚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吼叫不是为了责怪孩子,而是为了阻止孩子受到伤害而做出的反应。如果在吼叫之后,父母因为责怪孩子又吼了几声,那后面的这种吼叫就很没有必要了。

    但是最后还是需要注意一个事儿,那就是家长们有责任,保证孩子不会受到其他人的吼叫。如果家长发现,照顾孩子的其他家人有吼叫的行为,家长就应该和这些人坦诚地交流,告诉他们吼叫的危害。不过要记住,在说这些事儿的时候,不要去责怪对方,因为大家可能都很爱孩子,只是方法理念不太一样而已。如果吼叫的人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避免老人的吼叫,或者安排时间和老人进行单独的交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不要对孩子吼叫,争取让他们认同不要吼叫的观点。其实和长辈们谈论管教方法不算容易,所以这就更需要家长们坚持自己的看法,坦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且除了涉及安全的问题,最好等到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再单独和其他家人交流。

    六、吼叫之后该怎么办?

    说了这么多关于如何做到不吼叫的法则,那有的人可能会问了,如果家长一时没控制住,还是冲孩子叫了,那该怎么办呢?有效补救的方法,那就是真诚的道歉。可能有些家长不太情愿,因为他们担心,这会让自己丧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其实事实恰恰相反,因为道歉需要力量和诚实,所以孩子一般会因为道歉而更加珍视和尊重家长,而且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当家长说道歉时,其实也是在教孩子如何道歉。

    那应该怎么道歉呢?一个真诚的道歉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有后悔的感情。你想想,如果道歉者自己都不对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后悔,那怎么能指望他的道歉是真诚的呢?而且,家长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比如家长在说完“我真的很抱歉”之后,又加了一句“我吼你只是因为你不听话”,那这样的道歉就是不真诚的,把自己吼叫的责任推到孩子身上,怎么听都像是一种指责而不是道歉。最后,真诚的道歉还需要补救措施,这样家长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会努力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家长可以说,“为了补偿,周末我带你去公园玩”,这样孩子才能看到道歉的决心。如果每次吼叫之后都只是一句对不起,然后一天道歉很多次,那这样的道歉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结语

    为人父母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虽然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表现完美,但有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失去控制,对年幼的孩子吼过。只不过有人偶尔为之,有人成了习惯。说明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大人。无论在克服吼叫的路上,有多么困难,都要记得,我们是大的,他们是小的,我们比他们更强、更有控制力,为了他们,我们保持平静和清醒,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而吼叫只能带来战争!

    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我们一起努力,凡事先平静自己,慢慢地孩子必然学会平静地与我们合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还在吼孩子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ms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