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参杀人”典故中的统计学原理和应用

“曾参杀人”典故中的统计学原理和应用

作者: 布莱特杨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01:07 被阅读0次

    战国策之秦策中讲了一个曾参杀人的故事。
    有个与曾子同名的人杀人,好心者告诉曾母“曾参杀人”。曾母说“吾子不杀人”,继续织布。过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曾母仍继续织她的布,这么好的儿子怎可能杀人?但当第三人跑来说“曾参杀人”,曾母就害怕了,丢掉织布器具翻墙而逃。所谓“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

    这个故事讲完了,随之也产生了个疑问:
    为啥两个人说曾参杀人,曾母都坚持儿子没杀人,而第三个人说了,曾母就投杼踰墙而走了?
    这其实源于曾母对自己儿子性格和人品的自信,但为何后面又不自信了呢?
    当然,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并不是曾子性格和人品,而是如何用概率论来解释曾母从一开始的自信到不自信的过程。
    首先做个假设。
    假设曾母认为,如果有一个人不管是谁说曾参杀人,曾参真正杀人的概率则假设为0.5。
    那问题来了如果有两个人这么说,这个概率又是多少?
    这相当于求两个人中至少有一人没撒谎的概率P(A)
    此时我们最方便求的是两个人都在撒谎的概率:
    P( \bar{A} )=(1-0.5)\times (1-0.5)=0.25
    那至少有一人没撒谎的概率就是曾参事实上杀了人的概率:
    P(A)=1-P( \bar{A} )=1-0.25=0.75
    由于曾子平时是道德楷模,所以就算曾子杀人的概率达到0.75,曾母依然淡定。
    而没多久,第三个人出现了,
    那么如故事所述,为什么第三个人来说“曾母杀人”,曾母就坐不住了?
    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计算方法,算一下三个人的概率。
    P(A)=1-P(\bar{A})=1-(1-0.5)\times (1-0.5)\times (1-0.5)=0.875
    此事曾母心里认为曾子杀人的概率为0.875,这个概率很高,相当于成语“十有八九”。
    也就是说,当第三个人说完之后,曾母就想“我儿子十有八九杀了人,我多年的艰苦修炼终于没有白费,展示我敏捷身手的时候到了”,于是跑路,投杼逾墙而走。
    倘若曾母对自己儿子不会杀人更有信心,假设的概率调整为0.4,那么至少有一个人没说谎的概率为P(A)=1-P( \bar{A} )=1-(1-0.4)\times (1-0.4)\times (1-0.4)=0.784
    这依然是曾母对自己儿子有极大自信的情况下的假设,曾母却依然会认为儿子杀人的概率居然依然接近“十有八九”。当然曾母也不会去计算这个概率,只是能感觉到这个“十有八九”。
    同时,目测0.784接近0.75
    如果放在现实当中呢,往往自信没曾母这么大。
    哪怕是仅有一个人对某人说:“你儿子砍死了人,快跑吧。”他就会十有八九相信此事,内心动摇,要是再有个人这么说,肯定跑的比兔子都快。

    原理讲完了,说一下应用。
    战国策中还有个“三人成虎”的故事,跟曾参杀人的典故在统计学原理方面是一致的。
    魏臣庞葱要陪太子去赵国作人质,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一人来说街上有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信。"
    庞葱又说:"若有第二人说街上有老虎,大王信吗?"
    魏王道:"我有点将信将疑。"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人说街上有老虎,大王信吗?"
    魏王道:"我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上明显不可能有老虎,但是三个人都说了,就好像真的有老虎。现在赵都邯郸离我们大梁,比这里的街上远了许多,而议论我的人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
    魏王道:"我知道了。"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就没再召见他。
    这个“三人成虎”的故事说的就是,谣言不可怕,可怕的是,传播的人多了就成了真实。
    尤其是作为团队企业甚至国家的带头大哥,倘若不能明察秋毫,只要有三四个人歪曲事实诋毁某个道德高尚认真负责的人,那就太容易误伤义士了。
    换种说法,倘若想要扳倒某个“政敌”,就算他做事滴水不漏,组团诋毁他,一样也能消灭。
    不过千万要注意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现实中的应用可见于几年前颁布的一个法令:发帖造谣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
    为什么是500?而不是3?
    曾参杀人原理,仅仅是针对一个人,而且是对儿子有着坚定信心的曾母。
    3次就可击垮曾母对儿子的信心,如果是素不相识的人和事呢,也许1次就够了。
    也就造成了,网传什么,我们就会轻易相信是什么。
    当然,这里除了曾参杀人原理之外,还要考虑到传播范围的问题,所以定义为500次。
    500次,是一个很粗的统计方式。
    倘若精细点,还要考虑到转发者的被关注人数,可以以这个人数作为权重,
    尤其是谣言遭到某些公知和大V转发后,传播范围将更广泛。
    一个大V的账号转发谣言,危害性绝对要比普通人大得多,
    也许普通人转发500次的传播范围不如大V转发一次。
    因为普通人和大V之间的权重不同。

    布莱特杨
    2019年7月8日 1:0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参杀人”典故中的统计学原理和应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mw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