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的一天》是杨德昌1983年的作品,算是他的第一部长片,片长一百六十多分钟,讲述了两个久别重逢的女人在一间咖啡店从寒暄到互诉情感,两人的往事在其后的不断闪回中勾勒出来,从高中大学到身为人妻,涵盖二人的共同经历及分开后互不知晓的生活境遇。这二人分别是张艾嘉和胡因梦,那时的胡因梦,确实美得像朦胧诗语般,杨德昌多次将镜头静止在她的特写上,仿佛那种凝视也是在诉说着什么,但这部戏由张艾嘉担起主要戏份,胡因梦只作客串主演,而胡因梦的部分,则是后来张艾嘉所有遭遇的一面镜子,或者一道平行的划痕。
片中的胡因梦大学时与张艾嘉的哥哥交往,后因张家强制安排另一桩婚事,导致二人就此缘尽,胡因梦只身前往奥地利,从此一别台湾十几年。而今却从张艾嘉口中得知,她哥哥已在前年因病去世。胡因梦在与张艾嘉约见前,心中挥之不去的惴惴不安,便一如十几年前渴望求得一个答案的那个自己,某些方面,胡因梦十几年来似乎并没有变,而她曾经记忆中的人,张家兄妹,其实都已经变了,因为他们过去曾经深度地陷到生活中去,他们有的在里面一路求全,有的在其中尝尽百味,而如今,她要的答案,似乎也是反而成了一个终极的结果。
张艾嘉与她哥哥不同,面对父亲如出一辙的婚姻安排,她选择逃离,但也逃婚那天开始,她以为自己给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而事情越往后,随着婚姻生活的开始、持续,那种必然的起伏逐渐向她袭来,那个文弱的全职太太张艾嘉,不禁令人想起《82年生的金智英》中同样身份的金智英,感叹37年前,杨德昌便把利剑无情地切到中产这个群体,他们的浪漫和他们困境往往是溯本同源的,显而易见,杨导也并没有打算温和地处理片中人的危机,之所以叫《海滩的一天》,其实更像是一个中年成人礼的含义,在遭遇的婚姻危机、丈夫外遇,以及丈夫可能跳海自杀或携款失踪后,在海滩上等待着打捞信息确认的张艾嘉,似乎想明白了一些事,便起身离开了海滩,就像后来胡因梦在片尾的旁白中说道: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不知道,海滩上那个死者是不是德伟,但是,这个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小女孩已经长大,成为一个完美的妇人了。
回顾杨导对准都市人群的作品,从《恐怖分子》到《独立时代》再到《麻将》,以及这部更早之前的《海滩的一天》,可谓是枪口一对一个准,相比中期作品批判力度的生猛,《海滩的一天》采用了相对温和的不断闪回的回忆叙事,但依旧将城市中这些人的内心困境解剖陈列出来,于是乎对这种处境的代入,仿佛放在当下也依旧令人难以挣脱。胡因梦象征着浪漫、笃定、纯粹,同时也附着着痛苦,张艾嘉更像一个真实立体的人生,争取过自由也自我怀疑过,重生过,当然,似乎也依旧孤独着。中产的困境,或者说人到中年的困境,是无论我们只是在安身立命还是在坚守信仰,都是在不断不断地跟自己缠绕和与外界挣脱。这便是那句简单粗暴的话:太难了。当影片进展到中后段时,随着镜头闪回到当下,咖啡厅里相对而坐的两人,手中分别夹着一根点燃的香烟,这种人物元素的设计,作为无声地诠释她们的遭遇显得再好不过了。
《海滩的一天》其实比想象中要更浅显易懂,或许它娓娓道来得不像杨德昌,但或许你也能感觉到这其中的表达内核那就是杨德昌,但当后来《一一》出现的时候,谁又能给“杨德昌”这三个字下定义呢。一如杨导的其他电影一样,《海滩的一天》依旧给人一种私人品味般的自觉,佛系的说法是:它,或者所有的杨德昌作品,更适合你去发现它,而不是被强烈推荐。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