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是台湾导演杨德昌作品,2000年他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首先介绍下杨德昌导演。
杨德昌导演一生共拍过 7 部电影,产量少却每部都堪称经典之作。他被誉为“台湾社会的手术刀”“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大师之一”,在世界享有盛誉。
他的作品大都非常锋利,着重批判人性中的丑恶。但《一一》却一改常态,整部电影细腻而漫长,故事矛盾冲突较小,剧情起伏不大,仅仅只是一种温和的诉说,一种平淡的真实,但依然十分精彩。
看过《一一》的人几乎都能从这部电影中对号入座,看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电影近 3 个小时,我建议想看的小伙伴,找个安静的下午慢慢享受这部人生大戏。
电影以婚礼开始,以葬礼结束,其中包含了人生的各个年龄段: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每个年龄段也代表着一种生活状态和面临的烦恼。
故事也蕴含着事业/爱情/生活/梦想等等,这里我只挑几个讲。
我们总是只看到生活的一半
洋洋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同龄人中发育较晚加上他拘谨的性格,所以经常受到其他女孩儿的欺负以及老师的误解。他不理解别人为什么不相信他,不理解他。
所以他只能向他父亲求助:“爸比,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啊?我只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这样不是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吗?”
面对洋洋的问题,父亲显得有点无措,他也没想过,只能随口答了一句:我们不是有照相机吗?
之后洋洋开始拿起照相机拍着各种角落,各种人们遗忘的地方,拍摄人们的后脑勺,他舅舅问:你拍这个干嘛?洋洋回答:你自己看不到,我拍给你看啊。
其实我们不是只看到生活的一半,而是或多或少没有完全理解生活的本质。电影里有一句台词特别喜欢:听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好的电影总能让你陷入其中,仿佛经历了另一种不同于现实的人生,感受到了许多还需要现实生活几年才能领悟的道理,这不就是延长了生命吗?只不过不是生理的三倍,而是心里的三倍。
这时候有人(杨德昌)站出来说:你看不到生活的另一面,那我就用电影的形式表现给你看。
生活的真谛
妻子的迷茫,母亲的病倒,公司视野面临的困难,再加上初恋情人的突然闯入,即使是已到不惑之龄的简南俊也不禁思索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他对着病倒昏迷在床的母亲喃喃自语:
“原本自己很有把握的一些事,现在看来好像觉得少的可怜,有时候觉得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一点把握都没有。都会觉得说好不容易睡着了,干嘛要把我弄醒,然后再去面对那些烦恼,一次又一次。如果你是我,你会希望再醒过来吗?”
这是一个男人面对生活所表现出来的无奈与困惑,紧接着简南俊被公司派去日本出差,巧合地是初恋情人也在日本,他约好见面。
他们重新缅怀了一下初恋时光,面对初日恋人的质问,他说:
“当时,我会不告而别,除了一堆没用的借口之外,我不知道还能够说什么,那时候我有多生气你知道吗?”
“你一直希望我去念电机戏,去拿博士,但是你问过我心里真正想做什么吗?我考上电机戏那天,我爸很开心,我妈很开心,你也很开心,而我呢?我反而是最悲哀的人。”
“人是不可能让另外一个人去教他怎么活下去,怎么过日子。那是很悲哀的,你知道吗?但偏偏这个人又是我最爱最爱的人。”
仔细想想,生活中是不是经常有人教我们怎么去生活,结婚,生子,买车,买房。大部分人都在这么教你,扪心自问,这真是你想要的吗?甚至想都没想,就草草一生吗?
最终简南俊回到台湾,所有的事情都告一段落了,初恋情人走了,妻子也回来了,公司的事情解决了,母亲也离开了人世间,一切又重新开始。这时简南俊说出了他对生活的见解,或许也是杨德昌导演想要表达的,他对妻子说:
“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有那个必要,真的没有那个必要。”
即使你再活一次,或者不管再活多少次,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状态都是一样的: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希望,也有失望;有兴奋,也有平静;有朋友,也有敌人;有温暖,也有冷漠;有得意,也有失意,等等。
这就是生活的两面性,不管活上多少次,都逃不过这些经历,所以简南俊说没必要再活一次,选择好自己的人生,努力活一次就够了。
洋洋的一段话
结尾是一场葬礼,洋洋对着死去的婆婆说:
“婆婆,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
“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
“婆婆,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去到了哪里,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找大家一起来看你呢?”
每个人生命最终的去处都一样,但是在有限的人生里,我们想要做什么?是和洋洋一样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还是你有你的理解?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