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伟,1956年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浫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德国哲学。——摘自豆瓣
《西方哲学十五讲》: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选摘自百度百科
//配合超星的张志伟老师课程整理
西方哲学史分期: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世纪,古代哲学。
2.公元2世纪到16世纪,中古哲学。
3.17世纪到19世纪,近代哲学。
4.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
哲学的错误看法:
1.哲学是科学。//哲学不具备普遍性和必然性。科学方法、技术是一个工具。哲学不是自然科学式的科学。
2.哲学使人聪明。
3.哲学是讲道理的学问。//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一门“分析”道理的学问。
哲学的对象:理想性
科学知识的对象:现实性
4.哲学无用。//哲学不是实用性学科,但是哲学存在有它的意义。
1.哲学是什么?
//实际上,哲学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哲学应该是人的精神家园。
追溯词源:
PhiloSophia(哲学):phios(爱)+sophia(智慧)
智慧是永恒的理想境界。留给哲学的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哲学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哲学本性:
科学-诉诸自然的理性
宗教-自然之外的信仰
哲学-介于科学与宗教
哲学和科学一样讲理性,但是和宗教一样起源于终极关怀问题。//终极关怀是对生命本源和死亡价值的探索构成人生的终极性思考。
2.智慧的痛苦(为什么追问哲学问题?)
因为智慧,人类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看到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暂时与永恒之间的鸿沟。
本原是人生生死。
哲学是过去、将来、现在乃至将来,围绕哲学问题所在的永恒的探索。
3.问题和对话(方法)
哲学=哲学史=问题史
学习哲学需要注意的几点:
了解哲学家的问题。
熟悉哲学家的术语。
沿着哲学家的思路。
理解哲学家的思想。
4.西方哲学的精神
雅斯贝尔斯(德)提出“轴心时代”:指的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之间,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文化突破现象。
希腊人哲学思维特点:
偏爱普遍性的东西。
试图给事物的存在找出合理的原因。//拯救现象
希腊哲学特点:
学以致知 //求知是人的本性——亚里士多德
(看作科学思维方式)
//听完且看完第一讲感觉似懂非懂。哲学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准确方法,但是是一种从过去到现在甚至到未来的一种很多解决方式共同形成的探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