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觉山隐窑丨这幅画和鸡心杯果真是绝配

觉山隐窑丨这幅画和鸡心杯果真是绝配

作者: isHonghan | 来源:发表于2016-09-05 10:03 被阅读151次

    自觉山隐窑「青花仿明宝相纹鸡心杯」推出,深受各位青睐,看得出大家对这种大尺寸鸡心杯非常喜爱,在此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其实,在这只仿明杯子此之前,我们已经在酝酿另一款「青花儿乐图鸡心杯」了。属于古画入瓷作品,非常有代表性,也很费功夫,在此和大家聊一聊。

    儿乐图也俗称「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之一,专门描绘儿童嬉戏玩耍时情景,且常与生肖图案、各种吉祥器物相结合。究其历史,这种绘画题材是源自佛教信仰,再受道教影响,到唐朝时,婴戏图才逐渐脱离了宗教范畴,转变为流行的日常装饰纹饰之一,寓意子孙兴旺、家族久盛,延续至今。

    其实,婴童形象始见于战国,早期主要出现在玉器、帛画,以及皇族墓穴砖石和壁画上。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手法和图像内容也更加丰富,而在晋代纸绢画中也开始出现。在当时,婴童形象并非独立主题,仅是作为画作的陪衬,另一方面,对于当时画家来说,画婴童是非常难的。不但身形、肤色、神态都不易拿捏,尤其想要表现年龄大小分别,更是需要很深的功力。所以,那个时期谙于此道的画家并不多。

    到了唐宋,随着绘画技巧成熟,婴戏图迎来了黄金时期,特别是两宋,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创作自成一派,画家作品众多,取材广泛,影响力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为当时宫廷画家最喜绘画的题材之一。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婴戏图向民间的审美情趣开始靠拢,主要体现在题材和绘画向「风俗画」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宋代时婴戏题材开始大量出现在瓷器纹饰中。匠人运用刻、划、印等各种技法表现出婴童的活泼。婴童也开始成群成组的出现,婴戏逐梅竹、游戏花间,或荡秋千、骑竹马,极富情趣。

    而度过了辽金元的低迷后,明代时,婴戏图有迎来一个新高峰。画风颇有宋代遗韵,绘画工致,人物生动,精品辈出。而且题材很有特点。可是,讲到瓷器,明代前期由于进口青花原料含铁量高,成品会显现黑铁斑点并有晕散,不宜用来描绘人物,所以对绘画要求很高的婴戏图为数不多。但即便永宣时婴戏图画工不能与同时期其它纹饰相较,却至少为一度衰落的婴戏图再次兴盛开了头。由此,婴戏图就开始流行起来,出现了五子、八子、九子、十六子等不同主题。

    清代是瓷器人物图大发展的时期,尤其乾隆后,婴戏图不仅人数众多,场面宏大,所表现的内容也超过前朝。可惜,构图上越来越繁复冗密,画风转变为「图案画」,吉祥寓意已掩盖了艺术价值,渐渐与文人雅士鉴赏趣味相左。

    这次,觉山隐窑「青花儿乐图鸡心杯」所定摹本,为明正德三年夏葵所绘婴戏图。原作设色绢本,绘十六子游戏于庭院,构图疏密有致,笔法工细写实,婴童神色各异,憨态可掬,形象具有典型明中后期的特征:长袍大褂,圆脸大脑门,后脑凸出如冬瓜。从婴童数量和画作尺寸上来看,属于当时精品中的「大作」,这也是我们之所以选中此画原因之一,只有此婴童群戏画,方能与鸡心杯的大器型相称,其他则气场不足。

    而在动笔之前,我们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把平面画搬到瓷器上是第一个难点,原作绢本四方工整,而杯子是无头尾的圆弧,没办法生搬硬套。我们就根据器型重新构图,定每一组人物的位置、每一个人物的大小比例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呼应,无论转到哪个角度,都是一副完整连续的画面。

    诠释细节,则是更大的难点。一来,十六子的动作、神态、衣着、配饰都个个不同,且均为动态,这就要画师一定要把原作吃透、与明代画家对文人画的情趣相通再下笔。运笔时要自然流畅,一停就生涩了,人物神韵就没了。二来,我们以少有的纯人物形式作画,没有其他装饰为衬托,这种构图想做出整体层次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勾线分水都要非常清楚。最终我们看到,每个人物的五官和衣饰都有交代,没有一笔含糊的一带而过,甚至连发髻上的发丝以及衣服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

    至此,就成了觉山隐窑继「青花仿明宝相纹鸡心杯」后,近期推出的第二款鸡心杯作品。可正如在文章开头所说,本来计划在仿明杯之前,但如您所见,这只杯子相当磨人,定图样、试烧、调整的时间自然比较久一些,所以一直到今天才公之于众,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这只鸡心杯也能得到各位的认可。

    顺祝秋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觉山隐窑丨这幅画和鸡心杯果真是绝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rr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