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从深圳出发,返回洛阳。心里开始感到惆怅,逍遥自在了一周,马上回家了,有一种说不出的淡淡的忧伤。
不是不想家,不过确实也很少想家。除了看到广场上玩耍的孩子时会有那么一点点想孩子,其他时间都没有想他们。一是学习时间安排得很紧凑,来不及想家。二是我这个人还算潇洒,出门了就不会过于想念孩子们,既然出去了就好好享受出去的生活。
也没有想孩子爸爸,除了在看到刀哥和刀嫂上台唱歌的时候。看到刀哥默默地陪伴着刀嫂唱歌,明明他自己不怎么会唱,可是为了让刀嫂上台唱歌,他也就上去了。那一刻,能感觉到刀哥有那么一点点羞涩,也能看出他不太会唱那首歌,但是更能看出他对刀嫂的爱。所以,看到他们夫妇在台上唱歌的画面,我就有点想念我们家先生了。也许在我心中他也是那样呵护着我的,所以,我就想起了他,以及他对我的爱。
我的忧伤主要是因为我要回到现实生活了,又要面对各种琐碎的事情,还要去托管上课,还要……总之,我就是有点不愿意回到现实。我愿意继续在那里学习,那种生活很简单,就是听讲座,吃饭、睡觉,或者出去玩耍。唯一比较头疼的就是花钱,除了花钱快,其余没毛病,哈哈。
真的很想在那样的生活里再待几天,不太愿意面对回来后平平无奇的生活。可是,不得不回来,不得不跌进现实。于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后,终于到家了。先生在路边等我,看到彼此我们都很开心,毕竟一周没见了,还是有想念的。他问我这次玩美了吧,我笑了笑回答他“嗯,玩美了。”
回到家里,我喊了土豆。土豆听到我的声音,一路小跑从屋里出来,张开双臂超我跑过来。我赶紧张开双臂抱住了小家伙。母子相拥,深情凝视着对方,无比亲密。一周没见了,确实想小家伙了。
“想妈妈了吗?”我问他。
“想,我都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了。”他撒娇着说。
一句话把我逗乐了,下家伙真是很可爱呢。相比之下,哥哥就显得有点憨憨的。过了一会儿,他也跑出去了,不过没有跟我拥抱。我说弟弟都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了,你知道吗?他指着我说“就是长这样啊。”没毛病。
吃过饭,一家人又像往常一样去公园了。家里就是凉快,尤其是早晚更是没得说。在公园陪孩子玩沙子,俯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而不是作为旁观者陪伴孩子,两者区别挺大的。我们通常只是陪着孩子,而不是陪伴孩子。孩子玩自己的,我们只是在一旁看着,甚至还看着手机。那真的不能叫陪伴。好像是郑渊洁说的,在他们家大人会和孩子一起玩耍,是孩子世界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想想是蛮有道理的,可是有几个家长会投入到孩子的游戏中,陪着孩子一起玩耍呢?
从公园回来的路上买了一个很甜的西瓜,甜到先生在家吃了一些西瓜后,毫不犹豫骑车又去买了两个回来。一个夏天都没有吃到让人特别赞叹的西瓜,这是头一回。
晚上睡觉时已经十一点了,行李箱都没来得及整理。睡觉前因为看到孩子写的作业又训了他几句,字越写越差了,简直就不想他写的。这孩子训着倒还听话,把部分字又重写了一遍。不过后来先生说得对,我不能光是指责孩子。孩子每天能都自觉完成作业已经很好了,我应该多鼓励。
现在感觉先生比我有智慧,我就是那个一回到家就盯着孩子缺点的那个人。应该多一些正强化,就是当他做得好的时候多表扬他。可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他的写的不整齐的字,就气不打一处来。能把字写成那样,一点都不舒展,也不美观,难看死了,我就是特别反感。今天还又说他一顿,他也不高兴,但是拿妈妈也没办法。出去了先生又说我不应该那样,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以后我得多说说孩子在学校得了书法比赛一等奖的事儿,得正面强化。
今天上午才把行李箱整理了一下,东西基本收拾好了。从书架上找了两本书,回忆录之类的。最近看书真是太少了,心里已经荒芜了,整个人变得心浮气躁,静不下来。
今天带孩子的时候,我就明显觉察到自己的心不在焉。虽然并没有玩手机,但是确实没有办法把心思集中的孩子身上。我突然发现集中注意力,竟然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感觉自己有点神情恍惚,精神涣散。怎么就感觉生活好难呢?想干个什么事儿真是不容易。现在的人生活压力都大,所以,就是要得过且过啊,痛快一天算一天。享受当下显得弥足珍贵,不去活在未知的明天,也不要活在已失的昨天,只是用心活在每一个今天。这样是不是比较容易幸福?诱惑人的东西太多了,人更容易迷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也越来越低了。贪得无厌的人们,总是感到不满足。其实,主要还是精神世界的虚空造成的。
世上没有救世主,真正的救世主是自己。如果你寄希望于别人,那么你永远得不到拯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