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所渴望的“李焕英”出走,恰是我的可望不可即
按照惯例,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多半是严父慈母,教育本是父母双方的责任,但是现在却有不少孩子的父亲缺失在教育中。他们普遍认为,男人负责赚钱养家,而孩子的教育和家里的家务则理所应该由母亲来承担,所以社会上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词语叫“丧偶式育儿”。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丧偶式育儿,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长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归、子女很难见面、无语言交流等)。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失即为“丧偶式育儿”,在生活中,虽然不乏也有母亲角色缺失的现象,但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缺失的似乎更为频繁。于是,在家庭中,母亲在生活上扮演的是“慈母”的角色,在教育上,则要扮演“严父”的形象。在教育问题上,与孩子的“斗智斗勇”以及严格要求,使得孩子对于母亲这个角色更为排斥。
我的孩子今年六岁,还在上幼儿园,由于我们双方工作都很忙碌,孩子时常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这期间,隔代抚养,真可谓让孩子的生活比蜜甜。他在爷爷奶奶跟前表现的更为不讲理,一次我问起孩子:“为什么在妈妈跟前还是很听话,却在爷爷奶奶跟前蛮不讲理呢?”没想到,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我觉得爷爷奶奶不会批评我呀!”看来,孩子也是摸着大人的性格而做出不同的反应。
在一个家庭中,母亲扮演的是“严厉”的形象,孩子自然是要舍弃很多不规范的习惯以及众多随心所欲。但是,当父亲偶尔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的时候,由于父亲极少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他的潜意识中想的更多的是顺从孩子以弥补父亲责任的缺失。这样,就让孩子错误地认为父亲比母亲好,因为做父亲的几乎想尽一切办法在满足孩子的愿望,而做母亲的则会让孩子有所得有所失。慢慢地孩子就会向父亲靠拢,尽管他不经常教育自己,也不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但在孩子眼里,这样的父亲就是要比严厉的母亲好。于是,在心里萌生出想法,假如母亲忙碌一些,那自己的日子就会好过多了,跟着父亲在外面海吃海喝,当然写起作业来也没有了那么多的规矩和要求。因为我的孩子经常问我:“妈妈,你什么时候有事就去忙吧,让我爷爷奶奶照顾我。”在对我的完全理解之下,却藏着自己的小心思。在多数家庭中,也有不少孩子盼望着妈妈有事能出走几天,这样自己也就能轻松一些了。
我要说的是,孩子,倘若你有一个既是“严父”又是慈母的妈妈,你应该自豪,你有一位很棒的妈妈。因为她既能安排好你的生活问题,同时还是兼顾你的教育,你有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李焕英”啊!
当你到了我这个年龄的时候,也许你所渴望的“李焕英”再也不能在跟前唠叨了。尤其是女孩,在成年以组建自己的家庭,你会认识一位你伴侣的“李焕英”,然而,你终究觉得比不上你心中的那位“李焕英”。如我,出嫁外地,举目无亲,当你觉得自己委屈的时候,甚至吃不到“李焕英”做的一口饭菜。
成年成家后,你有你的工作,你有你的家庭,但见到“李焕英”总需要一个足够充足的理由,否则怎么可能放下手边的工作,抛开家里的一切,仅凭一份思念就能见到你的“李焕英”呢?
孩子,你可能并不知道,你现在看见就烦的“李焕英”,是多少成年人鞭长莫及的期待吗?当然,你们也会像我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的深造,工作的变迁也会慢慢离开你的“李焕英”。也许,真到了那个时候,你才会想起你的“李焕英”的万般种好,因为曾经,我也是一个无知少年,为了追梦,选择远离家乡,让我的“李焕英”站在了电话的另一头,也成为了我文字里的想念。
孩子,时光匆匆,我们与“李焕英”亲密的相处时间也仅仅就是那么几十年,好好珍惜吧。因为每一个“李焕英”的背后,都是对你毫不含糊地付出和期待,她们的“严厉”是为了让你飞得更高,她们的慈爱是为了给你一个温馨的港湾。总之,在她们眼里,你就是全部。我希望,从现在起,我们也能善待我们的“李焕英”,不要让你的叛逆成为“李焕英”们的忧虑。
2021年2月27日
点评:对比可以再强烈点,才能照应题目!论述可以适当减少点,细节及感受可以增加,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