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说中的“背锅侠”HR们,如何在职场中活出自己的别样人生?

传说中的“背锅侠”HR们,如何在职场中活出自己的别样人生?

作者: 简后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11:24 被阅读0次

目录:

1、“无所作为”的那五年真的无用吗?

2、如何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3、为我们的工作先学点什么?

4、做好当下,必有回响。

5、职场升职加薪之路:两年时间工资从3000到年薪200000+。

一、无所作为的那五年

2010年10月17日,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入职时间。记忆中我是当时班上第一批出来实习的,作为一个工商管理系的学生,实习工作的选择也就行政、助理、销售等这些在我们看来比较容易入门的工作。忆起那些日子,不断的面试,不断的被拒绝,大学室友甚至找了几个月也没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凭借在大学里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会、协会会长,参加迎新晚会、演讲比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技能大赛等等这些“优异表现”,算是比较快的找到了一份集团公司的行政工作,在当年年会以《幸福像花儿一样》的民族双人舞在公司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原本以为跟在学校一样,可以得到领导的赏识,给工作加分,最后却成为了我急迫离职的导火线。具体的就不描述了,用你们的想象力便可猜到了。

年轻的时候总是容易偏激,由于第一份工作的原因,下定决心只找是女老板的公司,后面做了一份女老板的秘书工作,之后又和朋友合伙开了餐饮店,而后在房地产集团公司开始了一场职场小蜕变。

进入GY集团的时候,在总部的方兴未艾部(出自宋·陆佃《陶山集·太学案问》)做法务、行政工作,总经理却是直属领导,第一份工作的“职场规则”再次上演,不再吓得逃跑的我申请了换部门,去到了百尺竿头部(出自唐·吴融《商人》),遇到了第一个伯乐,部门里主要分四种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我都去学习和实践,掌握得算是很熟练,但是这样的企业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部长也爱莫能助。

一次,集团新开的旅游地产公司在总部做培训,在问答中我提了两个问题主讲的总监没回答上,本以为这下尴尬了,得罪人了。却由此得到了这个总监的赏识,加了联系方式。旅游地产在当时算是集团最火的一个公司,招聘要求很高,后来我便第三次转岗去了旅游地产日转千阶部(出自《元曲选·渔樵记》),面对美女如云且都口若悬河的部门同事,压力倍增。虽然我是属于性格比较外向的人,但是销售工作一直以来都不是我自己想要去做的,但是我这样心高气傲的人选择了就一定会做好的人,也突破了不喜欢看文字的习惯,背书能力杠杠的,也再一次锻炼了演讲能力。最终,这次的尝试让我更加确定了自己不适合做这项工作,太过正直、太过于同情心感觉都是这项工作的大忌,再加上一些同事不良竞争行为让我非常反感。

遇上公司再次新增金融业务,成立子公司,在朋友(董事长夫人的外甥)的劝说下转到了扶摇直上部(出自《庄子·逍遥游》)做部门经理,公司新成立阶段就是有的部门忙死,有的部门闲死,我部门就是属于后者,好景不长,集团由于一些问题快速关闭了很多子公司,一个15年的企业,在当地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公司就这样濒临破产,大部分员工纷纷离职,公司也陷入危机,听闻消息的各大区销售团队开始向公司讨要工资、提成、红利。原本我也是准备离职的,当时朋友想让我回总部帮忙解决一下。一是出于在这个公司这么久的感情,二是朋友的请求下回了总部,曾经的皇亲国戚不剩几人,留下来的我们处理着各种未曾遇到过的事情,也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也算是陪公司走到了最后,虽然最初不是出于自身的觉悟。(部门名字都是我虚构的,能否看出我的用意呢)

离开这家公司后,我一直在想这家公司的成败到底是因为什么?一直在想自己应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怎么才能离理想更进一步?当然,当时并没有想到答案。我们常常还有一个放在嘴边的梦想: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那就先实现睡觉睡到自然醒吧,所以选择了开淘宝店。然而并没有,反而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驴多。旺旺一响不管是几点一下就醒了,吃的都是随便将就下,那段时间出现了历史新低78斤。基本上不怎么出门,出门聚会都是手机上在回买家信息。自从做了网店,我感觉无论多火爆的脾气都能变成好脾气。而且那时,一年就自驾出去玩了两三次,还不如上班的时候呢,最主要是个人的精神状态很不好,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出来上班,由于网店生意也还挺好的,开始的计划是找份轻松的工作可以兼顾着网店。

这五年的职场生活虽然也是有意义的经历,但还是感觉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五年,无所作为。前面说到梦想:小学的时候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家,初中的时候想成为一名作家,高中的时候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节日主持人,大学的时候想在工作五年内成为五百强企业的高管,并能学到企业管理知识自己创立公司。

这样看来我好像是一个善变的人,从不断的换工作看来我好像也是一个善变的人。那么,我们退一个层级来看,为什么会变?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大多数人,对自我的认知是不准确的,所以会不断的选择,尝试,离开,也正因为有这些过程,才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且适合自己的。之前我写了一篇职业规划的文章:如何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在我们自我认知不准确的情况下,我们也没办法做好职业规划,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每个阶段的想法去当下的职业规划并实践。而我这五年,除了一个宽泛的五年计划,一个短期的学习和工作计划都没有,自我催眠有一个目标在那里却没有实际行动。

看到这里,还在为现在努力还来不来得及的问题纠结的你们是否有答案了呢?

二、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前面讲到想找个既可以兼顾淘宝点的工作,于是开始了简历海投,招聘网站上看一下公司,百度上搜一下公司简介,感觉待遇、距离都还能接受的就投递,以为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就可以胜任一些经理之类的工作。大多数人,在做过管理层过后,基本上很难准确说是愿意再从基层做起,加上自我认知上也是觉得自己可以做管理的,为什么要去做基础岗,管理都是相通的,尤其是换过很多岗位一直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想做的,就更加漫无目的了。

经过无数次的面试,应该至少有二十几次吧,最后基本上的结果就是高不成低不就。想去的公司没能面试上,面试上的公司自己又觉得不合适。

在这个过程中记忆最深的是朋友介绍两次工作一次是大众点评,那时大众点评和美团还没合并,但是比美团应该是要火一点,面试的岗位类似于销售类岗位,当时聊到最近看的书,刚好那时我在关注陈坤的行走的力量(心灵建设类公益项目),聊到了《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她多问了几句,我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面试完后在朋友那儿得到的反馈是面试官说我估计没看过这本书,没讲出书中写的什么内容。我只是笑笑不说话,心里想着谁没看过谁知道。(瞧瞧自己曾经这傲娇的态度~)

还有一次是一个同名同姓的朋友(以前地产公司的同事,当时认作了弟弟,也就是叫着玩)介绍的HD地产集团的类似于销售主管的岗位,面试非常愉快,录用了。面试一家上市集团公司的offer,我又开始犹豫了,犹豫的缘由是我与这朋友的聊天让我自我怀疑了一下,曾经我算是他的老师吧,然后人家现在在这个公司是区域负责人,不只是不能接受这种落差(估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上下级位置变换的落差感,只是很少人愿意去承认,不然显得自己小气一样,其实对于这一点有这样的想法我认为很正常,只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更多的是应该自我反省,而不是怨天尤人),还在想为什么人家可以做得好,他主要跟我表达的是因为他喜欢现在的工作,也有目标,更愿意付出努力。

这估计也是我想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的原因。除了有时候我们会纠结:比如你曾经不想做销售,大家都认为你适合,当自己对当下工作不满意的时候又没方向的时候就会去尝试,当你尝试过后,发现业绩可以做得很好,收入也很乐观,但是自己知道自己是真的不喜欢,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到底是该继续做还是该换工作呢?最终我放弃了这份薪资待遇都不错,还有熟人的公司,因为我内心一直都知道,自己并不喜欢做销售工作。

于是,我回忆了一下自己过往的工作经验,想了一下自己擅长的和喜欢的,也在网上查了一下行业发展趋势,重新定位了一下,至于能不能兼顾淘宝店这件事已经变得不重要了。总结了一下:性格外向,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学习速度快,想要单纯一点的工作环境,学习及发展空间重于工资福利。从这些想法里最后选出了物联网大数据行业,传媒、出版行业,互联网IT行业等比较适合,通过行政-秘书-餐饮管理-行政-法务-销售-资产管理-淘宝运营等不同岗位的轮换,知道自己不喜欢销售,但是喜欢与人沟通,于是想到了行政、人事、心理咨询以及管理岗等,感觉算是有一定经验且容易上手估计是行政工作。

行业、岗位基本上都定下来了,然后开始新一轮的面试准备和企业查询。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企业那两年经常每天成立了很多也关闭了很多,所以为了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企业的背景实力就会像在网上查一下;也不再海投,到处面试,而是更多的总结面试经验,面试问题,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在这两段面试经历中,感觉已经快成为面试达人了,当时还跟朋友开玩笑说什么类型的公司一般问些什么问题我都知道了,不知道有没有公司需要这样专门面试的职位。

对于职业规划自己曾经也不了解,除了在大学的时候做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过的几个公司都没再听到类似的词语。所以也不知道要择己所爱、择己所长、 择世所需、 择己所利以及考虑其可行性、适时性、 灵活性、 持续性。对于跟我一样有过迷茫的孩纸们,可以去看一下如何做好职业规划这篇文章,可能会给你一些方向。

最后经过不断地相互选择,最后却被一家创业公司所吸引。面试的人是重庆公司的负责人,当他跟我讲了公司想做什么,准备怎么做,老板曾经的经历,总公司的历程,拥有哪些资源等等(那个时候是真的不懂商业模式、战略这些专业名词),我被深深吸引了,虽然我没有做过这个行业,记得当时聊了差不多一个下午,那时也激发了我内心的斗志,并不只是想做一个行政人员。由于聊得太投入,应聘表上我写的也是面议,到最后薪资也忘记谈了,直接约定好下周一(当时是周五)去上班了。

面试完回家后,心里还是带有一份犹豫,当时还有其他offer,综合来看是更好的,最为担忧的是创业公司的什么都没有,去了无人带,加上面试的时候自己讲了一些人事行政部门应该怎么做怎么管理的想法,可能让负责人觉得自己是有经验的(不要太高估自己,所谓人家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也许只是看破不说破,看中的也许是你其他能力;HR角度来讲背景调查重要吗),也就是说自己在短期时间内必须要学会很多行政和人事相关的东西,而且对于一个新成立的研发中心来说,也不会有充足的人手来协助,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到岗位职责内的重大决策都只有自己一个人,既想通过这次机会去锻炼和挑战一下自己,又担心让别人失望。

这个时候闺蜜在约周末聚会正好告知了此事,之前一直让我不要因为着急找一份工作就随便找家公司上班了(我知道很多小伙伴都经历过因为比如生活的压力着急定下一份工作,现在回忆下由此带给自己的弊是否远大于利),可能是因为了解吧,她说“从高中的时候我就知道你是一个有想法有事业心的人,而且学习新东西很快,有时候懒散或毅力不够是因为这件事情压根就没被你放在心上,真的打动了你就去试一下吧。”也许她说出了内心真正的想法,试了即使不行也不会后悔,但是不试将来一定会后悔。

于是,周末我就开始了泡网,不断的搜索资料,整理,记笔记,希望可以知道皮毛关于创业公司如何从0到1。当然,想象是美好的,企业并不像做生意开个店那么简单。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实践才可见真知。

三、为工作/事业做好准备,学无止境

进入公司后,刚开始没有太多事情,最主要的事情是招聘,由于自己的不专业,踩下了一个大坑!虽然自己很努力的去学习别人公司的招聘JD怎么写的,也去深入了解这个岗位需要会些什么技能,怎么挑选简历,怎么做岗位说明书,怎么办入职,怎么做制度等。

各位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HR们,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所以要推的第一本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这本书看起来已经很旧但我得承认不是因为我翻阅得多,而是在一个准备考人力资源师的会计朋友那里翻到的,我翻开看了下感觉正适用就要过来了。

这本书对于没有人力资源基础的小伙伴们来说可以叫做必备!不过这种类似与教材的书看着都会比较费力,不容易看进去,尽量用比较充足的时间,系统学习。我们考驾校理论的时候,可能基本上没有看那本理论书籍,而是在网上做题。小伙伴们也可以试着考个人力资源三级的方式,去报班也好,自学也好来学习人力资源的基础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虽然我至今未去考取证书,但不代表我不认同这样的学习方式,入门基础送给准备入门的你。当然不保证你学了这些理论知识你在实践的时候就会考虑到整个系统的东西,有些东西还是需要在实践的时候慢慢琢磨。

我本是一个不爱看书的人,记得大学的时候最多也就看看《学会选择学会放弃》《人生总要慢慢熬》《说一口别人爱听的话》之类的书,进入这家公司后,已经把自己闲暇的所有时间用来看书了。

可能很多小伙伴都有过这样的阶段,我想做什么,但是自制力不够,总是下次再说吧,然后再次需要用到的时候又后悔之前自己没有去学,且这样的情况总是周而复始。我个人认为可以让自己下定决心要去学习的方法是无退路,给自己一个必须学的理由,往往我们给了自己太多可以不用学,下次再学的理由。就像不吃饭你就会饿死所以你必须要吃,那么工作一旦答应了要做好就应该要有必须做好的责任心,不会的自然只能去学。一旦下定决心要做好的事情,就应该勇往直前且坚持到底。可能每个人的这个必须点和无退路都不一样,找到自己的这个点。我个人认为找到这个点比21天形成阅读习惯更靠谱,他们的本质区别是一个发自于内在,一个是由于外在影响而形成。

当时我在那个阶段就是属于古典老师说的功利性的读书。除了人力资源基础知识、最新法律法规条例,还有一些心智类的书籍,我也很喜欢。当时一些朋友送的他们认为很好的书,我看了后觉得也很不错,推荐三本给大家。分别是《失控》《必然》《心智探奇》。(注:我推的这些书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我不是为了卖书,也没有添加这些书的购买链接,只为分享)

凯文·凯利,被称为“硅谷精神之父”和“世界互联网教父”。《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全新修订本)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或更一般意义上的复杂系统)进化的“大部头”著作,对于那些不惧于“头脑体操”的读者来说,必然会开卷有益。

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社区、网络经济、协作双赢、电子货币……我们今天所知的,绝大多数是我们二十年前就已知的,并且都在这本书中提及了。”——凯文·凯利

前两部《失控》和《科技想要什么》在中国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必然》一书中凯文·凯利对十二种必然的科技力量加以详细的阐述,并描绘出未来三十年这些趋势如何形成合力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作者凯文·凯利基于过往从业经历和对未来趋势的敏锐观察对十二个关键词“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断,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种种生动的案例,给我们指明了科技新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它们每一个都是一种正在发生的趋势。同时,生活中的种种迹象也表明这些趋势将持续至少三十年。

书中对未来的展望趣味十足,充满画面感,比如书中说道“未来,你的薪水高低将取决于你能否和机器人默契配合。90%的同事将会是看不到的机器,而没有它们,你的大部分工作将无法完成。”今天我们对未来充满无限期待,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描述它,但真正伟大的东西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未来令人是难以置信的,但是,我们须相信那些不可能之事,我们尚处在开始的开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心智探奇》是由世界顶尖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所著,他也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此书作者将心智的主要功能分解为有关感知、推理、情感和社会关系(家庭、情侣、对手、朋友、熟人、联盟,敌人)等,最后讨论了我们更高形式的召唤:艺术、音乐、文学、幽默、宗教和哲学。可能当很多人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和目录会以为这就是一本讲计算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的书,由此错过了一次非常美妙的阅读体验。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周晓林的书评是我最喜欢的平克教授已因《语言本能》一书而成为世界知识界的传奇人物。虽然平克教授在这20年间也出版了其他几本脍炙人口的畅销书,但《心智探奇》尤其值得期待,因为正如作者所说,感知、推理、情感、社会关系,外加语言,就构成了人类心智的主要功能,而前者正是本书论述的主体。本书体现了平克教授著作的一贯风格,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为他的论点所折服。虽然“心智即计算”的观点不一定被每个学者接受,但本书所谈及的内容却能成为思想的源泉。《心智探奇》应成为任何对心智、对人类自身感兴趣的人必读之书。

这本书很厚,但是平克教授善用比喻,能以我们所了解和熟悉的内容,阐释我们所不了解的陌生理论,使之清晰明了,让读者能够更好的学习和领悟。

这三本书基本上讲得内容是未来发展趋势,冥冥之中的缘分和远见。通过这些书籍的学习,也让我对一些行业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一个新的行业,新的工作岗位,不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愿与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共进,实现自己想要的事业和生活。

四、做好当下,必有回响

在进入公司后,除了招聘还有一件紧急的事情就是找新的办公场所(目前办公是借住在兄弟公司那儿),每天穿梭在主城的几个区域中,找了一家又一家的中介或朋友,看了一套又套的办公楼,砍了一次又一次的价格,最后选了两套不同层次的高性价比房源,正好总公司老板来重庆考察,于是拍板了中心地段那一套,也因此为后续省下了不少麻烦。因为最后定的这一套办公楼从面积到总价都是超预期和预算的,没想到后来公司发展比较快,避免了短期又搬迁的局面,当时也没觉得老板有远见,只感觉他就是不差钱。在这个过程中呢,我之前在地产公司的工作经历和人脉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事实告诉我们,我们以为毫不相关的行业或职业其实都对我们有帮助,所以一定要做好当下的工作,处好当下的人际关系,这些经验和人脉总有一天用得上。

新的办公环境宽敞,繁华,是一个大得有点复杂的商业圈,N个相连的馆加NN栋楼,也就是说面试的人要是没有来过就很不好找,在前期招聘的时候,面试者经常走迷路,也有实在找不到的就打电话说不来面试了,哭笑不得啊。然后我开始研究附近公交、地铁、停车路线,怎么描述应聘者能够容易找到,甚至想着应该画张图发给应聘者。估计也有一部分小伙伴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凡事有利有弊,尽量把弊改善或解决了。

整天忙碌在闲杂无章法的行政人事工作中,下班后跟分公司负责人吃饭聊天听听北京总部的故事,后来总部又过来了两位同事,我们被称为“四人帮”,每天一起下班一起吃饭,用重庆话说就是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巴适。这个时候我能想到的工作就是招聘、做规章制度(为什么不用总部的规章制度以后会讲)、搞活动,后来招聘了一个前台,帮我分担了一些行政工作,对于一个只有二三十人的研发中心,加上分公司负责人的概念是按上市标准来做,不提倡加班,那段日子估计是这些老员工过得最舒适的日子,没有压力,每天完成自己相对比较轻松的工作,有些比较上进的会主动加班多做一点,也无一句抱怨,听起来一切都很美好。

分公司负责人在总部任CTO,当初说的是全面负责重庆研发中心的一切事宜。据说是总部的COO眼红,也想来分一杯羹(都没赚钱何来羹),申请来重庆看一下,然后来了就不愿意走了,并开始对各种事情指手画脚,很明显矛盾开始了,一场大戏即将上演。对于我来说,深受分公司负责人的信任,肯定是支持CTO的,他在分公司也很受大家的喜爱。听了那么多总部的故事,大概也知道了各高层和股东的性格和为人处世(有时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日久见人心),最后连员工都看得出来战火了,称要与李总共进退,他要是走了大家一起走。对于这样的人心所向并没有得到老板更多的支持,具体过程又有其他人加入,感觉要讲几天几夜,所以就直接讲结果吧。最后这位分公司负责人走了,说要跟着一起走的一个没走,所以有时候听听就好不要当真,他们的理由是感觉老板还是不错的,关键是小玲姐还愿意待在这里,我们也愿意跟着你。对于这样的答案我是该高兴吧?作为岗位职责来说,肯定是不希望员工离职的,可当我面对这样的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该走还是该留。

到这个时候为止,我感觉自己之前的认真工作都是为了感恩于人,不能辜负信任。这也充分暴露了我一个缺点就是太重感情,在职场上,可以重情义,但不可过,不可感性超过理性,只用感性来处理事情,然而把握这个度就如给绩效奖励定标准一样难。所以工作责任心,职业素养是我们在职场里的最基本准则,心里要有一个宗旨,就是一定要做好当下的工作,即使看似对自己现在甚至以后都没用的事情。

我最终留下来了,也许是因为老板的一席话,也许是因为那时的工作比较轻松愉快,也许是我心里还有一个自己都没发现也未完成的idea!

五、职场快速升职加薪之路

经过一番波折,我留在了这个初创公司,也开始了我相对精彩的2年从小白进阶HRD的职场生活。

当时公司的局面相当混乱,即使曾经分公司负责人(虽然当初给了很高的股份,算是三顾茅庐请回来的,毕竟也是才加入不久的)走了,剩下的除了COO,其他与老板一起奋斗的人也纷纷想要来做这个研发中心的一把手,要么是大学玩得好的朋友,要么是发小,有的还带点亲戚,但是有个共同的特点是:都不是职业经理人(其实很想直白的表达,但是公司有不少人也关注了我的公众号,还是说委婉一点吧)。

这段时间估计是我在公司过得最艰难的时候,很多问题一起涌现出来。作为前负责人招进来并信任的人,新负责人会放心吗?不是老板自己招的人,相比一群一起打天下的老员工,我能被老板信任吗?

那么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信任这件事情。

第一个问题:如何得到老板的信任?

作为一个创业数次的人来说,还是不至于只会任人唯亲,也会考虑到任人唯贤。这可能是我当时能想到的第一个突破口——用能力证明。

由于老板性格是一个非常nice的人,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不会过于苛刻,对于结果就算做得不好也不会过于苛责,但是这样性格的他反而更难信任一个人,所以一定不能以为做好一件日常的事,就迫不及待想得到回馈,这感觉也像是一个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而且还需要做一两件大事件来助推这项质变。比如老板临时想要的活动需要办得妥帖,让他满意,比如想要招聘什么人能尽量到岗,也需要类似发布会一样的大型活动办来助推。

团建活动和招聘的内容我之前也写了很多了,不再一一讲述。发布会之前我也提到过,虽然自己不是总负责人,到最后发现每件事情都需要我去处理,不要担心自己做了事情,功劳给了别人,老板自己长了眼睛会听会看;加上多站在企业角度思考问题,大幅度降低成本等等,当时毕竟自己也算有一些群众基础,只需要把他们真实看到的讲出来就行。

当谈到这次发布会时,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某某总负责人都没看到在哪,哪儿出问题也不来解决,一句话就是找你们小玲姐。”随之大家又会在各个地方看到你的身影,我记得我在晚上九点出去洗个头发的时间也一直电话不断,问我各种问题。(换个角度来讲,说明这次发布会的安排还是有些问题,从流程到各环节负责人都安排好了的话按部就班就可以,他们自己也应该有具备解决临时问题的能力,不会因为没了谁就乱套了才对。)

“我看到的呀,在会场最里面坐着的,反正就是没看到做事。”

作为一个事事都想躬亲的老板来说,他会看不到这些吗?会心里没数吗?有时候别人的懒惰或者为难恰好是自己体现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好机会。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点,通过能力和努力来得到老板的信任。

除了工作能力,有效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之前我说过,感觉每个老板都是一个潜在的演说家,他们很爱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初你会感觉他讲得很起劲你听得很模糊,而且是一遍又一遍。在说话之前先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听别人说的内容,听别人的对事情的看法想法,才能更好的去了解到别人。那些听得有些费力的商业模式、战略规划,或者那些在你看来遥不可及的画饼,你需要的不是完全懂,但至少要明白他想表达的是什么,他想做怎样一个企业。

有多少老板愿意花钱如流水般给员工上市公司的待遇,所以之前的运营模式一定是收到老板反对的(当初为什么愿意按照CTO的想法去做的原因我后面也问过老板,只能说不同时期不同取舍吧),多数创业公司的老板都是自己慢慢拼到这一步的,更多的是喜欢加班文化,认为工作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多数老板也比较独裁,听得进去意见的前提是信任你且你能说服他,否则即使错的他只要想做也会去尝试,冒险精神和危机意识并不矛盾,在可控的情况下的冒险或者说能够最大程度止损或在老板能接受的失败后果下的冒险是有必要的。

那么,这个时候的沟通很重要,一定不能直接告诉老板这个方案不可行,而是先听听他的想法,他看的侧重点是哪些,然后你再讲述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如果这样做的后果,当然举实例更有说服力,如果是老板能接受的,企业也能接受的,那么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当初的绩效,不管怎么看都不合理的一个考核,经过不断的修改,最后定下了一个勉强可试的考核方案,把可能出现的预期,比如会影响到哪部分人的利益,甚至哪些会离职都预估出来,是否能够承受这个结果,有些时候也许老板能承受,企业并不一定能承受,一定也要劝谏,因为毕竟老板不是职业经理人(这部分是在受到信任后做的事情,前期在争取信任阶段最好不要高估自己的说服能力)

沟通能力这个话题也不是一两段话或一两个故事就能说清楚,重点我想说的就是说一口老板爱听的话的前提是你得知道他易于接受怎样的沟通,一个正直、实诚的领导,你天天去拍马屁会有用吗?估计还是反作用吧。然后找到他的关注点,能够明白他的想法并分析利弊,给出方案。

除了沟通能力,还有一点也是赢得老板信任的一个重要途径——“皇亲国戚”的肯定和赞扬。大家都有体会,自己信任的人推荐的人是不是也会稍微放心一些,同样的道理,既然“皇亲国戚”是老板非常信任的人,那么他们经常赞扬你什么事情办得好,是不是也能让老板更加肯定和信任你呢。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怎么让“皇亲国戚”信任你呢?

我个人的观点是沟通重过于能力,不是说阿谀奉承,而是先成为朋友,并且不要让他们觉得你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更不要一开始就要求他们遵守新的规章制度。对于跟老板一直打拼的这些“老员工”,能一直坚持到现在,肯定是深受老板信任,而且在人少的创业团队氛围里,如果没有HR这个角色,大多数的情况都是没有上下级观念,没有规章制度,一句话就是以结果为导向,一起干活一起玩,赚钱了大家一起分。他们这样的工作习惯都几年了,你突然让人家改,肯定第一反应是排斥和拒绝。人都希望改变,却不能接受被迫改变。所以,首先要变成一条线上的人,指出他们所分管部门如果怎么改变更利于他们管理,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然后,慢慢把重庆的规章制度蔓延到他们那里,当然,也不是每一项都能成功的。

简单说来就是,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你想要改变什么?并且不要妄想到每件事情都能成功,要有重点。当然也需要有能力有方法和行动。其次,是真诚。真诚是良好沟通的基础。有句话好像是——真诚是通向一切的道路。在跟“皇亲国戚”沟通的时候,一定不要站在对立面,而是站在一起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态度,估计很多人听到这个词回忆里都是心酸史,而且第一反应就是反感、头疼,就像深入人心的坏孩子形象一样。给予别人真诚的感知,更容易让别人敞开心扉。当人们并未意识自己是错误的时候强制改变必遭拒绝,就算意识到自己错误没有正确的表达和沟通也是排斥拒绝的。那么最后,就是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这一点以上讲过很多了,就不再多说。这些是我对于让“皇亲国戚”信任的一点经验总结。

当然,可能也会有拿他没办法的个别“刺头”,深受老板喜欢。如果他不是影响很大的人,搞定他的直接上级是短期效果最好的办法。

在这次“变革”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得到老板和“皇亲国戚”的信任,并且练好了基本功,为之后的独当一面打下基础;也考核到了“皇亲国戚”的岗位性质,分析作用和价值,以便对症下药;还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攒下人品和信任;进而去解决如何去管理“皇亲国戚”的问题!当然获得信任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在今后的各项工作和发展中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人资工作如果没有老板的支持,想要行之有效的顺利开展下去是非常困难的。

六、写在最后

最新数据显示,HR从业者今年大幅度降低,可见这个岗位承受的压力确实也不小,不过在我看来,没有压力不大的岗位,主要是看自己想做成什么样子吧。作为HR应该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更能胜任这份工作呢?两图告诉你(图片来源于某人力资源公司大数据):

我相信通过此文大家会更了解HR,对于想要做好HR的朋友们也有一些感触,也在此为职场中每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美丽人儿们送上祝福,想要的就去争取吧,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做好当下必有回响。每个人都是一条河流,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各凭态度乘风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说中的“背锅侠”HR们,如何在职场中活出自己的别样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st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