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七年微博,说来也算是微博圈的老司机了,从起初只懂得借助微博窥探明星八卦,到后来慢慢积累,慢慢调整,终于算是找到了它的正确打开方式。
微博到底都能干点嘛?
怎么能不浪费时间在上面?
有没有什么好看的微博?
铛铛铛铛~请吃下我这剂安利~
讲真,你用对微博了吗?
关注的人比粉丝多,但信息量巨大根本没时间一一看过;
看见电影推荐就收藏,看到婚礼素材就转发,精致的摆盘和极具设计感的空间都不忍错过,果断加入收藏夹,可当初如获至宝的收藏,最终也逃不过被雪藏;
看哪个微博都特别有用,于是设置了特别关注,谁知越设置越多,它们也变得不再特别;
每天打开微博就是漫无目的地刷刷刷,几个小时过去更新了很多哈哈哈……
前方高能:微博的正确打开方式
(敲黑板~划重点)
一、当资源库用
作为一名创意工作者,微博是我最重要的创意灵感库,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我都能从中快速找到合适的资源,而按需索要的关键就是将关注分组设置。
我每天到公司必刷【品牌】、【健身】(因为我从事健身器械销售业)、【阅读】三个板块,中午等餐时必刷【段子手】和【时尚】两个板块,其他像【艺文】、【护肤美容】、【手账】等在有需要的时候刷一次。
信息如洪流,稍有不慎就会被其吞没。学会管理信息,并在你需要的时间才去看它、利用它,而不是一味地任它扑面而来。余秋雨老师曾说:“你不断地大量读各种信息的时候,读了其实等于没有读。表面上你占有了信息,实际上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再也抓不住自己的生命。”
除了日常分组外,还可以设置一个临时分组,如上图中【双十一】就是我添加的临时分组,该分组在双十一之后就会被删除。
因为我做营销工作,里面有互联网营销值得借鉴的品牌,也有我们的竞争品牌,还有购物平台。他们之中有一些平时在其他分组里,因为双十一的节点,被我临时揪到这里,为了方便集中查看。
对于有时效性的,比如奥运期间追热点,竞争品牌会被我加入到【特别关注】的分组中,一旦他们更新我就会及时收到提示。
已关注人的信息洪流是显形的,一打开微博即汹涌而出,而另外一个地方的信息默不作声,常被我们忽视,那就是购物车,哦不,收藏夹。
我如果通过电脑添加收藏夹一定立马加标签,以便未来搜索。如果用手机添加,并不方便设置标签,但我一定会在方便用电脑的时候补添加标签,同时定期整理收藏夹,去掉对我无用或过期的信息。
今年开始使用有道云笔记之后,我马上同步了微博收藏和微信收藏的内容到云笔记中,方便集中管理信息。对于好看的设计图,摄影图,我还会加入到花瓣网的文件夹中。
收藏过的内容你真的会看吗?这个问题请多问自己几遍,如果不打算再看,建议你也别收藏了,但如果真的觉得会用到,请一定做好信息的管理,将同一主题的归置到一起。
比如我今年的愿望是去山西旅行,所以从去年开始在微博看到山西平遥、五台山、云冈石窟、山西博物馆等文字资料、纪录片、图片都会加标签收藏,这些都会成为我出行的攻略和旅程结束后写游记的素材。
有人说,这些收藏的信息你都哪找来的?知识是网状连接的,要学会深挖。
比如我喜欢王潮歌导演的所有作品,为了看她导演的《又见五台山》才动了去山西的念头。关注【又见五台山】官微后,碰巧在某条留言下看到一条关于山西历史文化的评论,见解独到,深得我心,点进主页发现他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也是山西当地一个兼职导游,于是我点开他的关注名单,发现了一片新的大陆。
他关注的历史名家、各类博物馆、有相同喜好的历史爱好者,我都看了个遍,顺便挑有眼缘的关注了几个,这就是一种知识的脉络延伸。最终,它们都存在于我同一个分组中,因为我的喜好而有了关联,做了邻居。
↑王潮歌导演的《又见五台山》大型情境演出二、当个人管理工具用
除了知识管理工具和资源灵感库,微博还是一个很全面的个人管理工具。
我常说,每一年我们要设置年度计划,这个计划会分为:
其中习惯类就可以放到微博上来打卡。比如我今年的习惯#一周一本书#,通过话题符号“#”和一群爱好读书的朋友分享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同时点进话题还可以看看其他人都在读什么书,以寻找同好,挖掘资源。在自己微博主页上通过搜索功能,即可以找到所有该话题下的打卡记录,了解全年读了哪些书。
另外,我还设置了#光瓶行动#的习惯,即护肤品用完一瓶才可以开一瓶新的,以免我总是剩了很多半瓶装摆满梳妆台。
为了打卡,我坚持用完一瓶,且越用到瓶底越兴奋,觉得自己又扛住了一次挑战,恨不得立刻拍照发微博。将用完的和接下来替换的两个瓶子摆在一起发个照片,庆祝自己的控制力大获全胜。
除了打卡,结合微博的【头条文章】和锤子便签等功能可以发布长文,记录自己的读书笔记、总结、计划、心得等。
自从微博战胜了博客,成为我们挚爱的社交工具后,我们大概很久也写不出1000字的心得或日记了,所有感受似乎都被压抑在140字以内(今年微博升级后可以写更多字算是解救了我们)。所以,千万不要被“微”这个字束缚,别忘了小时候上学动不动就800字日记的我们,曾经也那么话痨过。
三、当个人品牌推广平台用
最后,不得不向大家隆重介绍微博的另一个用法:当个人品牌推广平台用。
你会说,我又不是名人,我干嘛要建立个人品牌?亲爱的,都自媒体时代了,你技能再突出也只在单位那一个小平台上,你就算把PPT做出花来除了换一句领导的夸赞,多说换一场单位内部分享,顶天了。可如果你是某方面的达人,有一片自媒体的领地,长期坚持深耕,除了为你带来粉丝、声誉、自信,还会带来Money。
你每天看别的自媒体秀猫秀狗秀衣服,你永远只是观众,人家秀完出书卖产品,你又跟着买,变成了消费者,你永远在帮着别人赚钱啊~
所以,找到你的一技之长,给它一个发挥的平台,找到你的受众,分享你技能的同时,给他们想要的内容,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意识。
那么话说回来,通过微博如何树立个人品牌呢?
找到你的一技之长,这是重中之重,如果你认为那些网红没有一技之长就有个人品牌你就大错特错了。人家有脸有身材啊,人家会卖萌会撒娇啊,人家是真的懂营销啊。直播红人们要不是会唱歌,会美妆,会讲笑话,也难能吸引第一拨用户啊。
有了专业技能,你还要学会包装,照片拍了不讲究构图,不美图,今儿这个模板,明儿那个萌图的,丝毫看不出你独立的风格显然不行。
在人人网独占鳌头的时代,我一个学妹的所有相册照片统一用白色大边框,滤镜一致,鲜有自拍,张张如明信片,后来她真的成为独立摄影师,在法国发展。这些图片成为在那个谁知道自媒体是个什么鬼的时代,一个先锋艺术家的独白。
除了图片,拥有个性的行文风格也极为重要,比如火华社社长的段子手特质,任泉的间接秀恩爱、吐槽特质,你们的老公张继科的诗人气质以及薛之谦的广告狗气质等等,有了这些挥之不去的风格之后,会很快粘住粉丝持续关注更新。
建立起专业领域的独特优势后,可以通过结识圈子内的其他知名人物互粉互推,但要注意,你是否积累了足够的资本以换取圈子里大V的转发和推广?
那些我必逛的微博,拿走不谢
手账类:
平台:@豆瓣文具控 @文具菌 @手帐小组 @业余文具控 @手帐研究室 @我们爱手帐_主编君 @银河系手帐指南
个人:@大发发滚来滚去 @王雪炫@ELFA-
一入手账坑深似海,看得越多想要的也越多,不过在我自控力的淫威之下,我更多的是学习手账类主页君推荐的实际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增置新工具,因为方法可要比工具重要得多哦~
时尚类:
街拍:@P1北京街拍 @P1上海街拍 @路客文化(重庆街拍,我最爱)
时尚icon:@Dipsy迪西@YangFanJame @韩火火 @gogoboi @田原(个人最爱)
从时尚icon那里了解服装、美妆流行趋势,各品牌风向标,从街拍微博中挖掘适合自己的服装穿搭灵感。每个周日晚上刷一轮,可以从衣柜中挑选出下周要搭配的衣服哟~这样也对下周的工作日充满期待了吧~
PPT设计类:
达人:@秋叶 @Simon_阿文 @秦阳 @小巴 @曹将PPTao @嘉文钱
素材:@我爱PPT @PPT素材夹 @优秀网页设计
PPT设计达人们通常会发布PPT设计技巧的深度长文,纯干货。有时还会发布PPT设计微课和大课信息,可以选取所需学习。关于PPT素材,我还是不建议只看PPT素材的微博,任何平面设计,哪怕一个广告海报的排版,一个网页设计,一个画册设计,都可以拿来借鉴,所以大开脑洞去找你喜欢的设计类微博吧。
昨天,我又整理了一遍近期的收藏夹,定期整理简直不要太舒爽。话说,讲了这么多,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的微博仍然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啊喂~快到年底了,不如一起给微博除除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