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网搜了搜关于老家村子名字的来源,也没搜出个啥所以然,但多少还是有点收获的,这一搜这两天推送的关于老家的信息就多了些,也得知了18年我们南吴邵村和北吴邵村和附近一些小村合并,现在已更名叫吴邵村了,这还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消息,这几年回老家也不下十多次也从来没有听到村里的亲友们说起过这更名的事,下次回去再问问。在改啥名,那地方还就是那地方,还是我们的老家,谁也更改不了。
现在岐山县城发展扩大了,我们老家的村子也已经并入了县城环线公路以内,已经被划入县城的范畴了,小时候每次跟父亲回老家,从县城到老家的那三两公里路总感觉是很远的,那时候从县城到村子的路都是土路,连砂石路都算不上,每逢下雨或雨后都是泥泞不堪的,后来我参加工作了,每次临近清明节和农历十月一的寒衣节,总会陪父母回老家去上坟,这两个时节总会下雨,那泥路让我记忆深刻。记得有一年我开1621回去,村上组织劳力在修东边回村的那条大路,那条路一直往北就到北吴邵村去了,据说还一直能到北山下面,那条路比西边回村的路要早一些升级为砂石路的,后来才逐步打成了水泥路,现在回我们村的路都已经是宽阔的柏油路面了,已经属于市政道路范畴晚上路灯璀璨夜如白昼。
从小走村子东边那条大路多些,是源于那条大路往南一半公里就是外婆家所在的村子,我从小在外婆家长过三五年,据大人们说我那个时候的调皮在这两个村都是有名的,同龄人长辈都知道卓卓自小就是个费客,大人们说我那个时候自己玩着玩着就顺着大路从外婆家跑回南吴邵村了,小脚的外婆急的转圈圈,等舅回来骑着自行车上来把我带回去,当然挨打是免不了的,堂姐说我伯隔几个周末从宝鸡回来,一回来就让她去外婆家把我接回去,她那时候不会骑车子,就走下去把我背回去,说那时候她也才就是十来岁,也感觉那条路很长很远,春天路边都是麦地的时候还罢了,到了秋天路两边都是包谷地的时候心里还是挺怕的,但也不敢违背伯父的旨意,只好硬着头皮去把我背回去,第二天伯走了她在把我送回外婆家,有时候还没等到伯走,我自己走窜脱跑回去了,伯父却还是不放心,必须还让她再下来去外婆家确认看看我到底回去了没。反正她说小时候感觉东边那条路太远了。
西边那条路离县城近些,也没有东边的路宽,属于田间地头的机耕路发展来的,因为离县城近,村民们去县城跟集办事,村上娃伙去县城上初中高中都就走这条路,每次跟随老父亲回老家,到了县城下来班车出了汽车站,父亲都会到县城工作的亲戚那里借辆自行车带着我和妹妹走西边的路回村上去,西边的路虽然窄些但离村上的坟地近,后来我陪父母回去每次他们都要去给爷和婆上坟,不管我开5618还是213还是桑坦纳回去我都会走西边的小路,每次路过都能扬起尘土在村西边的田地上空飘荡,一般上完坟就从村子穿过去走东边的大路去县城东边的大姨家和岁姑家。那时候的印象里村子外面的路比村子里面的路还好些,村子里面的路啥时候回去都是有泥潭的,开始没在意后来回去通过观察才发现是各家都没有下水排污系统,把用完的脏水都泼在门前的路上,那时候的路都还没有水泥硬化,污水淤积多了都就成泥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