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大家想到的都是团圆与热闹,但偏偏我从小就不爱这样的热闹,只想找个地方静静。
我有没有喜欢过过年呢?
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久到我甚至不记得除夕夜是怎么过的,只依稀记得年初一一早妈妈会给我穿上新衣服,其他的,就都不记得了。
我记得的除夕夜中,一个喜欢的都没有。
记忆中最早的除夕,爸爸要上班,妈妈要开门,爷爷奶奶一早就回老家去打扫那间一年到头没人住就只为做一顿年夜饭的老宅。
等爸爸下班,回家接上妈妈和我,再一起回老家。
爷爷带我贴对联扫院子,奶奶做斋饭祭祖,爸爸做饭,妈妈收拾屋子。
全家人都很忙的样子,进进出出,但感觉不到热闹,我只感觉得到肚子饿。别人家的爆竹响了停,停了又响,此起彼伏,争先恐后。但热闹是别人家的,饭菜也是别人家的,我家什么也没有。贴完对联的我就滚个草墩坐在门厅前听别人家的爆竹声,听自己肚子的咕咕声,尽量不给忙得团团转的大人添乱,希望这样就能够早点开饭,实在饿不行了就去厨房偷吃,毕竟奶奶没有祭祖前谁都不许先吃。
等我家终于开饭,基本上也听不到别人家的爆竹声了,而且饭菜基本上都已经是凉的了。不吃吧,我饿,饿到胃疼的那种;吃吧,从小胃就不好的我吃完胃也要疼。罢了,还是吃吧,反正吃不吃胃都疼,不吃又要被数落一通。
吃完饭,大人们又得一通收拾,忙前忙后。饭菜打包,继续“迁徙”,回家。
老宅常年不住人,是真的住不了人。回老宅过除夕,完全就是因为爷爷奶奶要祭祖。所以,年夜饭吃完,也就各回各家四零八落。吃完年夜饭回到家基本已经将近零点甚至已经凌晨,还要洗漱一番,上床睡觉就更晚了。春晚是什么?守夜是什么?跟我家好像没有什么关系的样子。
我对我家最早时候的除夕完全没有一丁点好感,那时候除夕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早点吃上一口热饭。
后来,爷爷奶奶陆续都走了,我们也不再回家奉祖了,除夕也就我们一家人自己过,但我依旧对除夕没有什么好印象。
除夕那天爸爸基本都要被安排上小半天的班。妈妈只要门一开,病人就一个接一个,基本上要到快晚饭的时候才没人,年夜饭上妈妈什么忙都帮不上。弟弟也不靠谱,顶多当个跑腿使唤使唤。于是乎,年夜饭的重任有很大一部分就落在了我身上。
早上起床,爸爸上班,妈妈在忙,弟弟在睡觉,我得去买菜。买完菜回来做个早餐便开始备菜,间隙还得简单做个午饭。葱姜蒜这些小料做年夜饭肯定少不了,择菜、洗菜、切菜这些我都得在爸爸下班回到家前尽量备好。爸爸下班回到家年夜饭之战正式打响,爸爸负责油炸、爆炒,我就负责上锅蒸煮,妈妈带着弟弟打扫消毒准备关门。
我再长大一些,爸爸单位的排班也跟着过分起来,除夕也排爸爸上整班,于是,做年夜饭的主力就成了我一人。
自从我加入到年夜饭作战中,除夕夜给我的唯一记忆,就从饿变成了累。往往饭菜做好摆上桌后自己已经被油烟腻得没了胃口,什么都吃不下。不过,好在不用像最初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迁徙”,吃完饭收洗完就能够休息。
但即便这样,我家的除夕夜,依旧热闹不起来。
或许是我家一家四口常年散落各地的缘故?好不容易齐聚一堂,虽然难得,但也无话可说。春晚也不看,以前是没条件,现在也是没条件。以前老宅没电视,现在家里平时没人看电视所以压根就没买。电脑吧,人手一台,各自爱看啥自己看吧,反正不是聚一起,本就没有看春晚的习惯,又没看春晚的氛围,索性也就不看。门外鞭炮声很热闹,但热闹是别人家的,跟我们家没关系。
我家的除夕除了不看春晚,也不守岁。
一开始是因为各种“迁徙”不用守岁也要折腾到零点以后;后来是太累,只想倒头就睡;现在是几十年都不守岁已经习惯了。因而,外面的鞭炮很热闹,都是别人的,我,只想静静。
今年,算是完成了我久很久以前关于年夜饭的愿望——早早地吃上一口热饭。有多早呢?我们家吃完饭都没有听到别人家的鞭炮声那么早。
我也曾努力过,希望我家的除夕夜也能热闹起来,但好像并没有什么效果。比如今年,我买了玩具打算大家一起玩,但好像各位大朋友们并不喜欢这些小玩意儿,被冷落一旁,我热腾腾的心也冷了。
努力了这么多年,饭是早早地吃上了,那么,过年的热闹什么时候才能也来到我家呢?我其实也并不想那么安静地一个人待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