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某银行尝试办理信用卡,被工作人员告知只能办理无额度的“校园版”。
无额度?哎,作为学生就是这样被限制性保护着,既有失落,又能理解。
银行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好,出于负责的她问我:“你办信用卡做什么?”
我当然不能把真实意图告诉她,我借口说食堂不让用支付宝(花呗)付款,只能用微信,所以就想办信用卡用来透支。她说帮我问下,于是去后台打了内线电话。
我离她不远,清楚地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学生?学生早就不能办信用卡了啊。”
不一会儿,她回来告诉了我这一消息,道谢后我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银行。
关于办理信用卡,是我在19年就产生的想法。那时我刚上大学,就在各大银行官网查找相关资料,得知“普卡”除了年龄和资信的限制外,还要有稳定的收入,这一条,基本可以把绝大部分学生拒之门外了。
我不想放弃,于是查找和学生相关的信用卡,有这种业务范围的银行不是太多,其中一家我在18年就办理过借记卡,并在19年让其关联了我的证券账户,且两年间不断有资金往来(小额),是一家很值得信赖的银行。
尽管我知道近两年学生贷款的反面案例层出不穷,国家为此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大概是很难再允许学生借贷了。可我还是打算再去碰碰运气,哪怕几千元的额度对我来说也是有作用的,五十多天的免息,足够我打新债薅羊毛周转资金了。
结果铩羽而归。
由此可见我们学生的信用真是堪忧啊,太多校园贷之类的金融陷阱让欲望超出能力的“小鲜肉”们走向歧途,案例频发、愈演愈烈。国家也在担忧,因此只好一刀切,很多贷款性质的产品都禁止我们接触了,哪怕你根本不会欠债不还。
我很失落,却又无可奈何。
我理解银行的做法,也理解宏观政策的良苦用心,但是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每一位大学生警醒的。
我想了想,文章写出来也算是提前告诉和我一样想申请信用卡的学生,不用白费力了,除非过两年政策放松。
也罢,虽然我没办成信用卡,但是也算从源头堵住了“学生不良信贷”,还是很有价值的。毕竟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一刀切的禁止,是有道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