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协调,是否平衡的道理
“黄帝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黄帝说:我听说人的肠胃受纳饮食后,所化生的精气输布全身。出于上焦的卫气,能够温煦全身的肌肉、皮肤,濡养筋骨关节,通达于腠理。
“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出于中焦的营气,像雨露滋润大地一样,流注于人体肌肉的各个空隙之间,同时还渗入孙脉,加上津液和调,通过心、肺的气化,就化成了红色的血液而运行于人体的脉道之中。
“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血行和顺,就会先充满孙络,再注入络脉,络脉充满了便注入经脉,阴经阳经的血气充盛,便会随着呼吸而运行于全身。营卫的运行有其规律和循行道路,如同天体的运行一样,周而复始,无休无止。
“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则先后。”如果发生病变,要细心地诊察虚实,然后进行调治,用泻法去治疗实证,就能使邪气衰减,但泻得太过,反会损伤正气,泻法宜急速出针,可迫使邪气衰减,若仅用留针法,不能及时泻邪,则病情先后如一。
“从实去虚,补则有余,血气已调,形气乃持。”如仍不见好转,相反用扶正的方法,可以消除虚弱的现象,但补得过了,反会助长病邪,经过正确的调治,气血就会协调,形体和神气也就可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了。
“余已知血气之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有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关于血气是否平衡的道理,我已懂得了,但还不了解痈疽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如何把握其形成与恶化的时间,并判断病人死生日期的远近呢?你可以说给我听吗?
(原文)
黄帝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泻则不足,疾则气减,留则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余,血气已调,形气乃持。余已知血气之平与不平,未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有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
今天学习了气血协调,是否平衡的道理。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