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先生说:喝茶第一是解渴,第二是兴趣,第三是好心情,第四是有好朋友来,最后才是对茶的研究。
传统文化的兴起,特别是这几年,学习茶艺的人越来越多,有家庭主妇出来充实自己的,有商务白领扩充自己业务能力的,有初入社会想学得一门技术想从事茶行业的。总之,学茶的人群越来越多,茶艺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班的到处都是。
想要入门,首先得从茶的礼仪开始,就是工夫茶该怎么喝,大杯子喝茶是不用教的,就像那碗吃饭一样干脆利落,咕隆咕隆的几下,一杯茶搞定。
而功夫茶多了一些工具,在手法上,流程上可以研究的地方很多,所以就有了茶艺培训的必要。茶艺培训除了教你一套品茶的流程,还有带你了解茶叶的相关知识,然后就是品鉴和泡茶,最需要花时间下功夫的就是品鉴和泡茶的技能。
但是现在出了特别牛人,据说喝一口就知道茶叶的年份、海拔、树龄等。我入行十年,学茶五年,反正我是喝不出来,可能我味觉没他们厉害,学茶越久越不敢乱说话。
还记得曾经有一次我在店里,来了两年轻的菇凉,那菇凉以来就说:“你这有三年的白牡丹吗?”,“有的”我说,“尝一下可以吗?”那菇凉说,我就他俩冲泡,他们也没有要看干茶的意思,直接喝汤,喝完一口,其中一菇凉说:“你这不是三年的白牡丹啊?”,旁边那菇凉也说着肯定不是三年的白牡丹,你家还有别白牡丹吗?
“没有的,就这一款了。”看一款茶的年份,仅凭一口茶汤就能喝茶来?干茶的外形、色泽、香气、储存环境、后面茶汤的变化、茶底,这些不用整体去了解一下的吗?
参加茶艺培训可以让茶文化更加的普及,懂茶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是一直盯在技术层面的话,就很难不带着有色眼镜去喝这一杯茶,那么喝茶的兴趣,喝茶的好心情就不一定有了。
仔细分析一下,无论是因为有时间去充实自己,还是工作需要扩充自己,能让你走进茶艺教室的动力,首先一定是兴趣,要么是喜欢喝,要么就是茶艺的氛围,肯定不是单纯的想去了解茶。
因为兴趣,所以去了解、去学习。
学习完,终归是要回归到生活中,技术的娴熟,可以让我们茶艺上更加的从容,更加的专注,专注眼下的那份喜悦,而不是非天花板茶不喝,非专业茶室不泡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