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本为人处世的智慧奇书,让我们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找到人生真谛、处世智慧。
诗绿凤认为,《红楼梦》里的薛姨妈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在为人处世上非常会来事,圆通又有幽默感,她所以能在贾府不花一分钱就一住七年,也就不奇怪了。
有人感同身受,认为薛姨妈拖家带口带着儿子、女儿上京是“北漂”一族,在贾家一住七年,以为像租地下室住一样,住得憋屈难受,宝钗也因此整日以泪洗面,薛蟠都由三十来岁的男孩子,变成了快四十岁的中年宝宝了,真是丢人丢到家。
对于这样以小人之心度薛姨妈的蠢解,确实不但解得丢人丢到家,骗机器审阅是小事,还将要让自己的子孙看笑话(如果成家立业有后代的话,否则孤家寡人倒无所谓),遗臭万年。

诗绿凤认为,薛姨妈之所以那么幸运,能不花一分钱在贾家逍遥自在,生活得如同在自己的独立王国般舒适自在、无人打扰,视贾家如同世外桃源,看尽贾家笑话,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复杂的原因,原因实在是太简单,一点就通。看下面诗绿凤的解读。
1、诗绿凤认为,首先,薛姨妈家北上时,不是北漂,北漂一族是像浮萍一样无依无靠,任人宰割生活绝望,很可怜的弱势群体,而薛姨妈家北上的原因,曹雪芹书中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则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因此早已打点下行装细软,以及馈送亲友各色土物人情等类,正择日一定起身。
真看懂了这句话,就能知道,薛家北上进京完全是精心算计好有备而来,绝非像北漂族一样走入绝路,无依无靠,非常被动,对未来命运无着,想来京城碰运气赌一把。两者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2、其次,薛家非常有钱,可以说是四大家族中最有钱的家族,薛家是皇商,要为皇宫采买各种奢侈昂贵物品,非常有钱,来看薛家与王家的对比: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甲戌侧批: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甲戌侧批: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馀皆在籍。】
如果说王家收藏有天下的各种稀罕宝贝,那么薛家则是钱多如粪土,用都用不完。因此,薛蟠才会在打死了冯渊后,视这件事为儿戏,不以为意,因为薛蟠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甲戌侧批:是极!人谓薛蟠为呆,余则谓是大彻悟。】
诗绿凤认为,脂砚斋做此批语,说薛蟠一点都不呆,说他的这种看法是大彻大悟,因为薛蟠看清了当时社会黑暗腐朽的本质,那就是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八字衙门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有人认为薛姨妈家进京是因为打死冯渊一事逃亡而来,这种解读非常错误,对此曹雪芹写得清清楚楚:“他这里自有兄弟奴仆在此料理,也并非为此些些小事值得他一逃走的。”薛蟠仗着自己有的是钱,像没事人一样,依旧吃嘛嘛香该干嘛干嘛,一直逍遥法外。

3、诗绿凤的观点,薛家在发生薛蟠这宗人命案前,就有打算从南京举家搬迁到北京亲戚家去的意思,至于薛家为什么突然决定要举家搬到北京去,这个事情其实与黛玉大有关联。
黛玉进京是在薛宝钗家进京之前,贾母与王夫人曾因黛玉进京一事,发生过意见不合,当时贾家在四大家族中已经渐渐衰落了,而王家上升的势头渐渐压过贾家,王夫人的娘家得势,王夫人也开始有了硬气的资本,因而对贾母在贾敏死后执意要把黛玉接来北京抚养,她是非常不赞同的。

贾母三番五次催林如海赶快让林黛玉上京,但对王夫人的反对意见,贾母还是有所顾忌,因而才会发生在黛玉到了贾府后,连把她安置在哪里住都没考虑好的尴尬事件,这都是因为王夫人不想让黛玉与宝玉接触的结果。
但最终,贾母还是不听王夫人的意见,让黛玉与宝玉住到了一块,两人天天“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因为自己娘家势力开始强大,王夫人有了与贾母博弈抗衡的资本,于是王夫人决定反击贾母,那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可以把黛玉接来北京住,那我同样可以把妹妹一家接来自己家住。

4、诗绿凤认为,因与婆婆闹矛盾,于是王夫人意气用事,让薛姨妈家名正言顺来到贾府,如同住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不花贾家一分钱,经济上独立自主,这是非常有底气的资本,并且又是王夫人硬要让薛姨妈家来住的贾府,也就是说,是贾家把薛家请进贾府来住的,这就让薛姨妈一家在贾家住得非常堂而皇之,光明正大。
并不是我无依无靠非要住你贾家,我薛家在京城有的是房子,是你贾家在京城可靠的亲戚不多,寂寞冷清,同时房子太多,空着反而容易损坏,我薛家来住等于是来帮你贾家的忙,给你们冷清的贾府带来热闹人气,帮你们看家维护房子的。曹雪芹对此在书中写得清清楚楚:
那时王夫人的心情是:
“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
贾政以及贾母对薛姨妈家的到来热情有加:
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甲戌眉批:用政老一段,不但王夫人得体,且薛母亦免靠亲之嫌。】
王夫人未及留,贾母也就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等语。薛姨妈正要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子,若另住在外,又恐他纵性惹祸,遂忙道谢应允。又私与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

诗绿凤认为,脂砚斋特别在贾政的话后批注“用政老一段,不但王夫人得体,且薛母亦免靠亲之嫌。”脂砚斋特别提示“薛母亦免靠亲之嫌”,这就明显说明薛姨妈一家与黛玉来投靠贾府,完全不能相提并论(还要扯上来打秋风的刘姥姥,那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蠢解),薛姨妈家是王夫人盛情邀请来的尊贵客人。
薛姨妈因为有这些强硬的底气,使得她能不花一分钱,就在贾府一住7年,不得罪任何人,还看尽贾府笑话,原因太简单,就是因为王夫人是个意气用事头脑简单的人,想与婆婆贾母对着干,硬要生拉硬拽让薛家来住。
最终薛家得以逍遥在地在贾家一住七年,造成了王夫人、贾母等人不但不敢撵薛姨妈家走,反而还求着薛姨妈家住下来的既成事实。

最后,因贾府江河日下,薛家看出了贾府的岌岌可危,便主动搬离贾府,王夫人对此极力恳请薛家不要搬走,但最终薛家去意已决,留也留不住,王夫人只能无奈地说“我也无可回答了,只好随你便吧。”
诗绿凤认为,真正能做到在贾家进出自如的智者,也只有薛姨妈这样高智商高情商的女人了。
每个人对红楼梦有深浅不一的解读,至于孰是孰非也很好判断,合乎逻辑的证据便可判断。
对此,你有何看法呢?如果你有比诗绿凤更好的观点,欢迎留言。
纯原创,抄袭必究。我是《好看的红楼梦》作者诗绿凤,每天给你新鲜营养的红楼妙解。
红尘三千,不问风雨,只道本真。
更多精彩,请关注:诗绿凤细讲红楼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