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OS底层之isa结构分析及关联类我们探究了类的实例对象的内存结构,对象指针的首地址存储了isa
,也就是存储了类的信息,那么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打印这个类的内存地址。
图中的操作,用以打印出
objc
对象的类BKPerson
的内存分布,及获取BKPerson
类的类——元类
。
可以看到BKPerson的地址是0x00000001000020e8
,而它的isa指向的类的地址是0x00000001000020c0
,这是明显不一样的。
问:那么为什么地址不一样,打印的结果却都是BKPerson
类?
这里需要了解下元类
:
- 对象的
isa
存储着对象的类的信息,而上图可以看出,类也有内存地址,类的isa
存储着这个类对象
的归属类
信息,也就是元类
。 -
元类
是由系统定义的,由编译器完成创建。 -
元类
是自定义类的创建过程中系统定义的,那么它的名字也是用同一个类名。
既然如此,那我们可以继续打印,查看这个元类的归属类,再看这个归属类的归属类。
可以看到,
BKPerson
类的元类的归属类,是NSObject
类,而NSObject
类的元类指向了自己。也就是说NSObject
类是BKPerson
类的根元类
。
那么如果我打印NSObject类的地址:
可以看到,这个根元类
NSObject
的地址0x00000001003340f0
和NSObject
的地址0x0000000100334140
并不一致。难道说NSObject
类存在多个,类不是唯一的??那么我们来验证一下:
1. 第一种方式:元类地址对比
打印
NSObject
的isa
指向的元类,可以看到打印出的元类也是NSObject
,而且地址0x00000001003340f0
和BKPerson
的根元类地址是一致的。
2. 第二种方式:多种方式打印多个对象的类地址
Class class1 = [BKPerson class];
Class class2 = [BKPerson alloc].class;
Class class3 = object_getClass([BKPerson alloc]);
NSLog(@"\n%p\n%p\n%p",class1,class2,class3);
可以看到,以3种方式打印创建的3个对象的类地址,都是指向同一个地址。
由此得出结论:类的内存地址只有一份,类只存在一个,是唯一的。所有类的根元类都指向NSObject
。
对象、类、元类的关系
关于实例对象
、类
、元类
、根元类
的归属,子类
、父类
的继承关系,实例对象
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下图帮助理解。
从图中可以理清他们的关系:
- 实例对象之间的并没有任何关系,无论他们的类是否有继承关系。
- 实例对象的
isa
指向类,类的isa
指向元类、元类的isa
指向根元类,根元类指向自身,形成闭环。根元类就是NSObject
。 - 子类继承于父类,父类继承于根类,根类继承于
nil
,也就是根类没有父类。根类就是NSObect
。 - 子类的元类继承于父类的元类,父类的元类继承于根元类,根元类继承于根类。
类的结构
为什么所有的对象、类、元类、根元类都有一个isa
成员?
我们查看objc4-781
版本的源码。
查看NSObject
类的实现
@interface NSObject <NSObject> {
#pragma clang diagnostic push
#pragma clang diagnostic ignored "-Wobjc-interface-ivars"
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pragma clang diagnostic pop
}
查看它的isa
的类型Class
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objc_class *Class;
再查找这个objc_class
的定义,可以发现有两处定义:
- 第1处,
runtime.h
文件里
struct objc_class {
Class _Nonnull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if !__OBJC2__
Class _Nullable super_class OBJC2_UNAVAILABLE;
const char * _Nonnull name OBJC2_UNAVAILABLE;
long version OBJC2_UNAVAILABLE;
long info OBJC2_UNAVAILABLE;
long instance_size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ivar_list * _Nullable ivars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method_list * _Nullable * _Nullable methodLists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cache * _Nonnull cache OBJC2_UNAVAILABLE;
struct objc_protocol_list * _Nullable protocols OBJC2_UNAVAILABLE;
#endif
} OBJC2_UNAVAILABLE;
要注意⚠️,OBJC2_UNAVAILABLE
的修饰,这个struct
定义在OBJC2
已经被废除了。
- 第2处,在
objc-runtime-new.h
文件,也就是我们要找的定义。
objc_class的定义
首先,objc_class
继承于objc_object
,查看objc_object
的定义
struct objc_object {
Class _Nonnull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
可以得出结论:
-
objc_object
里定义了成员isa
,继承于objc_object
的类和结构体对象,都会继承这个isa
成员。证明了为什么对象、类、元类、根元类的首地址(第一个成员),都是isa
。 -
OC
的万物之源NSObject
的底层C/C++
实现就是这个objc_object
,说明真正的万物之源其实是objc_object
。
那么我们知道了,类的内存首地址存储着isa
指针的地址,那么第二个地址存储的是什么呢?
通过
lldb
调试命令打印,可以看到第二个地址存储着父类的地址。也就是NSObject
,这跟我们直接获取NSObject
类的地址打印结果是一致的。
那么后面的地址存储着什么呢?
我们重新看回objc_class
的定义:
struct objc_class : objc_object {
// Class ISA;
Class superclass;
cache_t cache; // formerly cache pointer and vtable
class_data_bits_t bits; // class_rw_t * plus custom rr/alloc flags
// ======================== 以下是方法
class_rw_t *data() const {
return bits.data();
}
void setData(class_rw_t *newData) {
bits.setData(newData);
}
...
我们查看它的成员,可以看到,苹果为我们指明了objc_class
还有一个继承的成员 Class ISA
成员:
Class ISA
Class superclass
cache_t cache
class_data_bits_t bits
这样验证了我们上面打印的类内存的第二个地址,存储的就是父类
。但是这只是巧合,刚好我们打印的第二个地址,也就是父类信息,占用了8
个字节,所以刚好可以打印出信息。而后面的成员我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类型大小,没办法打印出具体信息。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内存首地址,计算前面所有成员类型大小的和进行内存偏移后,就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成员的内存地址。所以我们得计算每个成员的类型大小。
isa
和superclass
都占用8
个字节,查看cache_t cache
结构体定义:
struct cache_t {
#if CACHE_MASK_STORAGE == CACHE_MASK_STORAGE_OUTLINED
explicit_atomic<struct bucket_t *> _buckets;
explicit_atomic<mask_t> _mask;
#elif CACHE_MASK_STORAGE == CACHE_MASK_STORAGE_HIGH_16
explicit_atomic<uintptr_t> _maskAndBuckets;
mask_t _mask_unused;
//static修饰的静态变量存储在静态存储区,所以不需要算入
// How much the mask is shifted by.
static constexpr uintptr_t maskShift = 48;
...
#if __LP64__
uint16_t _flags;
#endif
uint16_t _occupied;
...
cache_t
里包含了以上的成员,还有一些静态成员,由于静态成员存储在静态缓存区,所以无需计入。
开始计算条件:
-
#if CACHE_MASK_STORAGE == CACHE_MASK_STORAGE_OUTLINED
为true
时,也就是macOS
环境下的话:
可以看到_buckets
的泛型是结构体指针,8
个字节大小。
_mask
的泛型是typedef uint32_t mask_t;
,占用4
个字节。
由于在64
位系统下,所以包含了uint16_t _flags
成员,占用2
个字节,uint16_t _occupied;
占用2
个字节,总共8+4+2+2 = 16
字节。 -
#elif CACHE_MASK_STORAGE == CACHE_MASK_STORAGE_HIGH_16
为true
时,也就是真机64
位架构下,泛型为typedef unsigned long uintptr_t
占用8
字节,mask_t _mask_unused
占用4
字节。而且64
位环境下还包含了uint16_t _flags
成员,占用2
个字节,uint16_t _occupied
,占用2
个字节。总共8+4+2+2 = 16
字节。
至此,得出cache_t
成员为16
字节大小。可以通过内存收地址偏移8+8+16=32
个字节,取到bits
的地址。
查看bits
的data
的类型,可以看到它的定义
struct class_rw_t {
// Be warned that Symbolication knows the layout of this structure.
uint32_t flags;
uint16_t witness;
#if SUPPORT_INDEXED_ISA
uint16_t index;
#endif
explicit_atomic<uintptr_t> ro_or_rw_ext;
Class firstSubclass;
Class nextSiblingClass;
private:
using ro_or_rw_ext_t = objc::PointerUnion<const class_ro_t *, class_rw_ext_t *>;
const ro_or_rw_ext_t get_ro_or_rwe() const {
return ro_or_rw_ext_t{ro_or_rw_ext};
}
void set_ro_or_rwe(const class_ro_t *ro) {
ro_or_rw_ext_t{ro}.storeAt(ro_or_rw_ext, memory_order_relaxed);
}
void set_ro_or_rwe(class_rw_ext_t *rwe, const class_ro_t *ro) {
// the release barrier is so that the class_rw_ext_t::ro initialization
// is visible to lockless readers
rwe->ro = ro;
ro_or_rw_ext_t{rwe}.storeAt(ro_or_rw_ext, memory_order_release);
}
class_rw_ext_t *extAlloc(const class_ro_t *ro, bool deep = false);
public:
void setFlags(uint32_t set)
{
__c11_atomic_fetch_or((_Atomic(uint32_t) *)&flags, set, __ATOMIC_RELAXED);
}
void clearFlags(uint32_t clear)
{
__c11_atomic_fetch_and((_Atomic(uint32_t) *)&flags, ~clear, __ATOMIC_RELAXED);
}
// set and clear must not overlap
void changeFlags(uint32_t set, uint32_t clear)
{
ASSERT((set & clear) == 0);
uint32_t oldf, newf;
do {
oldf = flags;
newf = (oldf | set) & ~clear;
} while (!OSAtomicCompareAndSwap32Barrier(oldf, newf, (volatile int32_t *)&flags));
}
class_rw_ext_t *ext() const {
return get_ro_or_rwe().dyn_cast<class_rw_ext_t *>();
}
class_rw_ext_t *extAllocIfNeeded() {
auto v = get_ro_or_rwe();
if (fastpath(v.is<class_rw_ext_t *>())) {
return v.get<class_rw_ext_t *>();
} else {
return extAlloc(v.get<const class_ro_t *>());
}
}
class_rw_ext_t *deepCopy(const class_ro_t *ro) {
return extAlloc(ro, true);
}
const class_ro_t *ro() const {
auto v = get_ro_or_rwe();
if (slowpath(v.is<class_rw_ext_t *>())) {
return v.get<class_rw_ext_t *>()->ro;
}
return v.get<const class_ro_t *>();
}
void set_ro(const class_ro_t *ro) {
auto v = get_ro_or_rwe();
if (v.is<class_rw_ext_t *>()) {
v.get<class_rw_ext_t *>()->ro = ro;
} else {
set_ro_or_rwe(ro);
}
}
const method_array_t methods() const {
auto v = get_ro_or_rwe();
if (v.is<class_rw_ext_t *>()) {
return v.get<class_rw_ext_t *>()->methods;
} else {
return method_array_t{v.get<const class_ro_t *>()->baseMethods()};
}
}
const property_array_t properties() const {
auto v = get_ro_or_rwe();
if (v.is<class_rw_ext_t *>()) {
return v.get<class_rw_ext_t *>()->properties;
} else {
return property_array_t{v.get<const class_ro_t *>()->baseProperties};
}
}
const protocol_array_t protocols() const {
auto v = get_ro_or_rwe();
if (v.is<class_rw_ext_t *>()) {
return v.get<class_rw_ext_t *>()->protocols;
} else {
return protocol_array_t{v.get<const class_ro_t *>()->baseProtocols};
}
}
};
可以看到这里面就是我们存储的就是我们想要的类的方法methods()
、属性properties()
、协议protocols()
等信息。
给BKPerson添加属性和对象方法、类方法。
@interface BKPerson : NSObject
{
NSString *sex;
}
@property (nonatomic, copy) NSString *name;
- (void)eat;
+ (void)say;
@end
@implementation BKPerson
- (void)eat{}
+ (void)say{}
@end
用lldb
进行调试打印属性:
打印类的属性的步骤为:
- 打印
BKPerson
类的内存地址(首地址) - 将首地址偏移
32
字节,打印出bits
的地址。 - 根据
bits
的data
方法
class_rw_t *data() const {
return bits.data();
}
打印data
数据的地址。
- 打印
bits
的data
数据,由于其类型是class_rw_t *
指针,所以前面加*
打印。 - 根据
data
的类型class_rw_t
,找到其定义里的属性的方法properties()
,打印属性的信息。 - 根据打印的属性信息知道,其有
list
的成员,打印list
的地址。 - 由于
list
类型为指针类型property_list_t *const
,所以加*
打印属性列表信息。
我们还可以通过data的结构体类型class_rw_t
的成员methods()
,打印类的方法列表:
打印类的方法的步骤与属性类似:
- 在打印出
data
的信息之后,根据data
的类型class_rw_t
,找到其定义里的属性的方法methods()
,打印方法的信息。 - 根据打印的方法信息知道,其有
list
的成员,打印list
的地址。 - 由于
list
类型为指针类型method_list_t *const
,所以加*
打印方法列表信息。 - 根据list数组下标,以此打印每个元素,要注意,方法的列表
count
为4
,如果越界打印,会提示错误。
- 从每一个元素的信息可以看到,第一个元素存储了
eat
的方法。 - 第二个存储了析构方法,由于
C语言
的结构体对象没有所谓的构造和析构的概念,在往结构体添加OC
引用(指针)类型时,为了解决结构体中OC
引用类型成员的生命周期问题,编译器隐式的帮我们自动生成一个析构函数。当一个结构体对象实例被销毁时则会自动调用隐式的析构函数,隐式的析构函数的内部实现是会将其中的OC
引用数据成员置为nil来减少引用计数。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的BKPerson
的实例是在栈上的,所以对象结构体会帮我们调用析构函数,如果在堆上则需要我们手动管理。 - 第三个元素存储了
name
属性自动生成的get
方法。 - 第四个元素存储了
name
属性自动生成的set
方法。
可以发现,
data
里的属性列表里并没有类的成员变量sex
,类方法+ (void)say;
也并没有在类的方法列表里。那么它们是存储在哪里呢?这个答案等待下一篇分析。
以上,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