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牙签商学院》又和大家见面了。
我有个朋友,做基于人工智能的投资顾问服务,可以针对任何一只股票,根据大数据自动提出投资建议,简称“智能投顾”。遵循他的投资建议,你有不小的可能性赚大钱,但也有一定的风险会赔钱。他找了不少在股票上赚到钱的人,推销自己的“智能投顾”。他满以为这些人赚到钱了,风险承受能力更强,会有兴趣试试。但没想到,用的人非常少。怎么办?
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智能投顾服务,赚到钱的人居然都不买,怎么办?
概念:反射效应
要解决这个“怎么办”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到底什么样的人,会更偏好风险;什么样的人,会更厌恶风险。赚到钱的人,就更激进、更偏好风险吗?
答案是:正好截然相反。其实亏了钱的人,才更偏好风险。要理解这件事,就必须理解人性中的“反射效应”。
什么叫反射效应?我举个例子。
假如你是某国总统,被告知一所学校的600名师生被恐怖分子劫持。恐怖分子提出无理要求,你当然不能答应,于是命令营救部队研究救人方案。
营救部队研究后,出了两个方案。方案A,救出200名人质;方案B,有1/3的可能救出全部600名人质,有2/3的可能全部人质被杀害。请问,总统你选哪一个?
大部分被问到这个问题的人,都选择了方案A。为什么? 方案B太冒险了,虽有可能救出所有人,但大概率人质会被全部杀害;方案A虽然保守,但至少能确定救出200人。
这就是我们第3课讲的“确定效应”在起作用:处于收益状态时,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好,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换一种问法。
营救部队研究后,出了两个方案。方案C,400名人质会死去;方案D,有1/3的可能救出全部600名人质,有2/3的可能全部人质被杀害。请问,总统你选哪一个?
大部分被问到这个问题的人,都选择了方案D。为什么?方案D虽然冒险,但至少有可能救出所有600名人质;可是方案C,无论如何都要死掉400人,这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你可能已经发现了,AB组方案,和CD组方案,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表述的方式不同。但很多人在AB组方案中,不愿冒险,选择了方案A,救出确定的200人;在CD组方案中,人们突然出现了和AB组方案截然相反的心态:绝不能允许死400人!那怎么办?那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冒个险,选择方案D,说不定600人都能活下来呢!
处于损失状态时,人们这种和“确定效应”截然相反的,突然愿意承担风险的心态,就叫作“反射效应”。
所以,处于收益状态时,因为“确定效应”,人们更加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处于损失状态时,因为“反射效应”,人们更加偏好风险,倾向“赌一把”。同一个人的风险偏好,在不同的状态下,其实是不一样的。
那我这个朋友应该怎么办?他不应该把这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智能投顾服务,卖给已经赚到钱的人,这些人其实更加厌恶风险。相反,他应该把这个服务,恰恰卖给那些股票被套牢的人,这些人才会更愿意“赌一把”:反正你的股票已经被套牢了,要不要试试我的智能投顾服务?说不定能翻本,甚至赚大钱呢。
运用:
理解了人性中这个“反射效应”心理,我还能解决商业世界中哪些“怎么办”的问题呢?
我是开理发店的,和旁边那家理发店打得不可开交,快撑不住了,怎么办?
你站在他的角度想,不打,一定是损失;打下去,可能损失更大,但也可能把你干掉。所以他一定会“赌一把”,咬牙坚持。
怎么办?带一笔钱去找他,说:打下去,两败俱伤;退出去,钱你拿走。这时,你把他的处境,立刻从损失状态变为收益状态,他的心态也会立刻从“反射效应”变为“确定效应”,很可能会拿钱,而不是打下去。
今日得到:
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昨天我们讲,处于收益状态时,因为“确定效应”,人们更加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今天我们说,与之正好相反,处于损失状态时,人们更加偏好风险,倾向“赌一把”。这就是“反射效应”。
你有没有突然一拍大腿:哎呀,原来“反正都这样了,我就干脆那样吧”,“一不做、二不休”等等的句式,都是“反射效应”心理在作祟啊。
007|反射效应:越有钱越不肯冒险,怎么办? 007|反射效应:越有钱越不肯冒险,怎么办?VX:ruolin668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