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庆市涪陵区: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重庆市涪陵区: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作者: 申威隆I关中拍客 | 来源:发表于2022-10-20 00:19 被阅读0次

        2016年春节期间,我和家人一起自西向东,游览长江三峡。参观了大足石刻、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和奉节夔门等景区,其中包括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2月10日,白天游览完大足石刻,夜里我们就到达了涪陵。顺着长江南岸进入城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很快就出现在道路的左侧,正好对面有家酒店,我们就住在这里。第二天9点博物馆准时开门,我们作为当天第一批游客进入博物馆。

        博物馆入口处的序言墙前,摆放着一件巨大的石鱼,它可是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石鱼是白鹤梁18尾石鱼中体积最大的一尾,乃清代涪州州牧张师范于1813年正月初四所刻,鱼身长3.1米、宽1米、重3.5吨,如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二层的展厅。正式进入水下观看白鹤梁石刻前,必须通过这个简单的展览了解白鹤梁的基本情况,正像讲解员所说:“绝大多数的游客,如果不认真听这一段讲解,一会儿进入水下后,根本不知道要看什么?!”


     

    一、生命之水

        展览首先以《生命之水》为主题,通过代表性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了世界大河文明和中国大河流域中的水文观测。在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黄河流域,都曾有过原始的水文观测活动,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都是最早进行水文观测的国家。

     

        从商代甲骨上占卜水灾的卜辞,到东汉都江堰的“李冰石人”;从宋代的水则碑,到清代的志桩水尺,表现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多水文观测的技术不断进步。以石刻形态将人类对江水的观测固化下来,并且传之后世的传统,在中国有着独特的历史。其中,以白鹤梁为代表的长江三峡水文题刻,尤为璀璨夺目!

     

        中国刻石之风由来已久,从秦汉之世就初见其形,此后历朝历代盛行不衰。隋唐以后,尤其是宋代,事无巨细均刻石纪念,有一些石刻位于江河两岸的石梁或石壁上,所述内容涉及江水涨落,反应出这一时期的水文状况。因此,这些石刻被称作“水文石刻”。

        记载洪水状况的石刻,被称作“洪水石刻”;记载枯水状况的石刻,被称作“枯水石刻”,白鹤梁石刻就属于“枯水石刻”。


     

    二、长江之尺

         白鹤梁题刻中,有石鱼雕刻18尾,记载了1200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佐证,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其中最早的枯水题刻,比1865年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尺的水位观测记录,还要早1100多年。因此,白鹤梁有“世界第一水文站”之美誉。

        博物馆通过各种多媒体技术,展现“石鱼出水兆丰年 ”的故事。从白鹤梁上保存下来的题刻统计来看,大约每隔10年“石鱼”就会露出水面一次,之后的一年庄稼都会获得大丰收。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可以用现代气象科学来解释它:石鱼可用做长江枯水位固定观测的标记,两只鱼眼睛的连线,被作为古代的长江的“水尺零点”。石鱼的出水与青藏高原的雪线高低,以及当年降雨量大小等气候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石鱼出水的年头,必然雨量适宜。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就是风调雨顺之年。


     

    三、水下碑林

       白鹤梁梁体分上、中、下三段,题刻区位于中段长约220米,宽约15米的梁体上,迄今发现有题刻约165段,文字内容约三万余字。题刻始于唐广德元年,现存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年代为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其中宋化最多,元、明、清代次之。 

     

        白鹤梁题刻汇集了唐宋以来千余年各派书家遗墨,隶、篆、楷、行、草皆备,还有巴思巴文,书体风格颜、柳、欧、苏俱全。题刻内容或诗或文、可记事或抒情,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层面,石鱼雕刻精巧流畅,颇具功力。 

         其中价值最高的是“元符庚辰涪翁来”几字刻石,文中的“涪翁”就是北宋大文学家、大书法家黄庭坚!这是他当年踏上白鹤梁时,留下的“到此一游”标识吗?


    四、不灭的记忆

         白鹤梁题刻位于在涪陵区长江江心中的石梁上,因早年白鹤群集梁上面得名。这是一块砂岩天然石梁,长约1600米,宽约10-15米,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梁背脊标高约为138米,比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3米,三峡大坝蓄水前长年淹没在水中,仅在冬末长江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库区正常水位将提高到175米,白鹤梁题刻长眠于40多米的江水下,再无见天之日。如何保护这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世人目睹其芳容,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为此,全国多家机构绞尽脑汁,设计出来多种多样的保护方案。如“白鹤楼”方案、“就地保存,异地陈展” 方案、“隔流隧道”方案、“高围堰”方案、“蜂巢拱顶壳”方案和“双层壳”式方案等。

     

        2001年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先生提出用“无压容器”方案多颖而出,即在白鹤梁题刻东区50米段的题刻密集区构筑水下保护体,灌注经过过滤处理的江水,通过循环水系统使保护体内水压与外面长江水压达到动态平衡。

        水下保护工程分水下保护体、参观廊道和交通廊道、地面陈列馆三大部门组成。人们可从地面陈列馆通过坡型交通廊道扶梯下到水平交通廊道,然后进入参观廊道,透过专用窗口观赏题刻。经过8年奋战,博物馆终于在2009年5月18日对外开放。


     

        参观到这里展览就结束了,游人可以通过楼梯直接到达水下展厅的入口。经过严格的安检之后,游客分批乘坐电梯前往137米深处的江底,大概需要两三分钟的时间才可以抵达。墙壁上不断提示下降的深度,天花板上也投影着白鹤翱翔的景象,让人对接下的参观充满期待!

     

        到达江底,墙壁上悬挂着介绍长江珍稀动物的图版,穿过一座舱门后,就来到长约77米的参观廊道中。透过圆形的玻璃窗,可以尽情欣赏白鹤梁题刻原貌,同时还可以点击参观窗旁的液晶触摸屏,听取和观看白鹤梁题刻介绍。 


     

        2009年开馆后不久,由于水质浑浊,游客很难透过玻璃看清楚石刻。因此,年内又再度闭馆,直到2010年重新开馆后,已解决水质难题,能清晰见到文物原貌。由于水质过去纯净,以至于让人产生了石刻被真空覆盖的错觉,但是偶尔看到游动的小鱼,提醒游客里面确实满满的都是水。讲解员告诉大家:“ 保护仓内灌入的水,比我们生活中喝的纯净水还要干净!”

        经过一个小时的参观,我们结束了“神奇的水下之旅”。目前,白鹤梁水文题刻已经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中国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庆市涪陵区: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be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