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71期“诺”专题活动。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
是说讲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一定要有成果。
“言必信行必果”是一种优秀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这种态度强调诚信,言出必行,行则必果。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遵循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则,可以让人树立良好的信誉,并产生出一定的社会价值。
小时候,我们就被教导做一个诚实的人。狼来了的故事对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讲了又讲,大人们告诉小孩子撒谎带来的后果多么严重,所以要诚实,不可以撒谎。
诚然,诚信是一种美德,一个诚信的人,不知为多少人所推崇。而产生的社会价值,不知几何?
历史上有商鞅变法,一举改变秦国贫困积弱的现状,把秦国变得民富国强,为秦嬴政一统天下奠定了厚实的国力基础。而在变法之初,商鞅为让民众相信新法,采用了一个“屣木立信”的办法:他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奖励10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人去搬。商鞅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到北门去的就赏50镒黄金”,有一个人把木杆搬到北门,立即赏了50镒黄金。在百姓心中新法得到了信任,变法运动在秦国得以积极开展有效实施,使得秦国在战国中实力大增而成为强秦。
相反的,历史上也有一个可笑的故事说明了不诚信的危害。烽火戏诸候的故事,国人并不陌生。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一而再地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就不来了。后来西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周幽王,西周灭亡。这是不诚信导致的恶果,身死国亡!
“言必信行必果”作为一种优秀的品德和处世的态度,它不分时空的,现在也有着重大意义。
首先,言必信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说话不算数,诺言不兑现,就会被认为不可信不可靠,这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说银行的征信,如果你的征信出了问题,那你车贷房贷免谈,甚至子女以后公务员考试都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做到言必信,做出承诺,树立良好的声誉,取得别人的信任。
其次,行必果,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诺言。我们的行为,总是追求一个好的结果,如愿以偿,实现诺言,也就取信于人;而有时候,各种因素影响,我们可能得非所愿,终又会导致未兑现承诺而失信于人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许诺言时,不得不慎重考虑是否有能力兑现承诺,而不会失信于人,“轻诺必寡信”,说的就是不轻易许诺,否则就易失信的道理。
“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和谐统一,便是诚信——我们赞美的品质,也是一种良好的处世态度,它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上升到社会层次,就成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呼吁、倡导“言必信,行必果”,讲究诚信做人,但同时要注意“轻诺必寡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