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话“因病致妍”

闲话“因病致妍”

作者: 那一道风景A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13:37 被阅读0次

    昨日阅读书友妮子的文章,不觉被她那种等待花开的心情所感染,心想我家的兰花也快要开了吧?

    又恰逢我昨晚读《诗词赏析七讲》,刚好看到“识字”里面的同义词运用,其中有一段“因病致妍”。它说的是古人在写诗时为了符合诗词中平仄、压韵,有时不得不用一些同义词来代替,最后却产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有些甚至成为无可替代的名句。

    以下是摘抄的一段原文:  因病致妍,闻一多曾经将格律诗歌的创作,比作戴着脚镣跳舞……有些同义词的运用也许原本是出于平仄、黏对以及押韵的考虑,有时是不得已而用之,但实际上效果远非如此消极。

    文中举了两个例子: 

    其一:“风正一帆悬”即传达一帆风顺的意境,就比写作“风正一船行”要好得远;江上有白帆给人的印象更为鲜明而优美,它那树直的形体与大江的平面对比,相得益彰,表现出极为宽阔的空间感,无可替代。

    其二:“客舍并州已十霜”的“霜”字所强调的人生几度风霜的兴叹意味,若改成“年”字便没有了,而是成了纯客观的时间观念,同时“霜”字还表明作诗时是在当年的秋冬之交。

    这样本来是出于必然的考虑结果反而获得了自由,或增加了语汇的形象性,或丰富了诗词的意蕴,可以说是因病致妍了。

    看到此处,不禁想起去年我家兰花盛开的时节,当时我闻着那淡淡的清香,看着那精致、淡雅的花朵仿似一只只玉蝶,翩然于碧绿的兰草之间。心里顿时冒出一个想法,这么美的花,赶紧拍张照发朋友圈呀!

    闲话“因病致妍”

    于是拿出手机,选好角度连拍了几张,接着又一个念头蹦出来,这么美的花,没有诗怎么能成呢?可我不会作诗呀!咋办呢?这还不简单,上百度搜呀!于是又百度了一番,七挑八拣最后选定少帅张学良的《咏兰》:

                芳名溢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然后整首诗仅“落户到万家”改为“落户到我家”,就这样把照片和诗一起发到朋友圈。

    因为我平时也偶尔会在朋友圈写一些有感而发的小文,发朋友圈之后不久,就有很多朋友发信息过来:“这是你写的吗?”、“写得真好!”、“真是个才女呀!”……接着是很多朋友的点赞。

    一看这阵势,我一下傻眼了,我虽无才但也不至于拿别人的作品来冒充呀!于是赶紧发表声明,同时我也在心里想:  对呀,我何不自己写一首呢?反正我这水平大家也知道,再则就是发个朋友圈,就算写得不好也不会有人和我计较。

    闲话“因病致妍”

    于是经过一晚的苦思冥想,我人生的第一首所谓的诗《咏兰》出炉了:

                        玉蝶轻舞碧草端,

                        巧风修得劲叶长。

                        虽无寒梅傲骨姿,

                        却不输梅半分香。

    说实话我当时知道诗要押韵,但却不知道何为押韵,更不知道要对平仄了,那时只是感觉念着还算顺口,也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意思。然后就又发了通朋友圈,自然又得了好些点赞,当时的我还颇有些得意呢!

    闲话“因病致妍”

    参加写作营后,有一次在三魔群大家讨论古诗时,我把自己这首诗发出去让大家评论,当时很多的评论都不记得了,但浮华姐那最重要的一句我记下了:“如果第一句压韵的话,是一首很不错的古风。”

    其实那时候我还是不知道什么是押韵,我想应该是拥有同一个韵母的字吧?(后来才知道有时就是同一个韵母也不一定在一个韵脚)于是

    又绞尽脑汁,最后换了个“芳”字。

    即得出:

                                《咏兰》

                          玉蝶轻舞碧草芳,

                          巧风修得劲叶长。

                          虽无寒梅傲骨姿,

                          却不输梅半分香。

    改完之后我又重新颂读了一遍,我惊奇地发现,鼻间居然感觉有悠悠淡香流动,顿时心中一阵激动:“这个字换对了!”

    闲话“因病致妍”

    今时看着书中所写,再看看自己写的那首诗,心想虽然我不是换的同义词,但也是因为要押韵才得来的字,而且收效不错,应该也算是“因病致妍”吧  !? 

    思讨间,看着《咏兰》默默颂读起来,忽又闻到一缕幽香缭绕,不觉惊道:“莫非我家兰花真的开了?”

                     

    也许这就是“推、敲”的乐趣吧?也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吧!

    记得当初有个朋友听说我在学写古诗词,她用惊奇的眼神看着我说:“你写古诗词有什么用?又没有什么人会看。”当时我居然被问得无言以对。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也许就是因着这独有的魅力,才使得那么多的古诗词爱好者,能够不畏艰辛,不计功利地,在古诗词创作这条路上,坚持不懈的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话“因病致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by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