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喜欢上这个词,“在路上”说明已经从0-1开始,而不是还地原地0的位置不动。
从这次两天的旅行中,有新的发现,具体的目的地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一直朝那个目标前进,一定会离你想要去的地方越来越近。慢慢走,慢慢看,一边沿途的修正,一边继续前行,或许从中找到真正想要去的地方。
每次放假与伴侣要出去玩,总是为去哪里而苦恼,不知想要去哪里,这才是个大问题。因为连起码的大概方向没有,就如同无头苍蝇般,四处乱撞肯定不行。像这次我们定好去无锡大概的一个景点,然后收拾行囊整装出发,遇到特殊的情况再作调整,这就非常的好。与其挤破头皮在家手机上到处查,半天还是不能确定去哪,时间又被悄悄的流逝,内心无比的不安。又开始自责,怎么出个门都这么困难,影响出行的心情。
在大框架的范围内,如果小节假日也就三两天,在没有提前购买车票、飞机票等交通工具,只有自驾游也就只能在方圆几百公里以内,不然时间不够。所以就没有那么多的纠结,到底去哪里,想去哪个城市再找个景点就ok。这次去这个城市,下次换个城市都可以,只是先后顺序的关系,没有那么重要,游玩“开心”最重要。
提前计划好,也不至于出行当天很急躁,要想出远门更是要提前定好票、酒店之类的。如同回老家,前一天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隔天起床就出发,啥也不用犹豫,一切都在准备就绪。每次回老家是最积极,怕路上堵车,早上天不亮便出发。如果旅行能拿出回老家的精神来,就会非常的高效。
当然我们把旅行看成可去可不去,并没有上升到重要紧急,没那么的上心。可回老家确是既重要又紧急,伴侣就对回老家有兴趣,玩到哪的风景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我似乎有想推卸责任,伴侣不上心,我可以上心,我也想等着伴侣查下去哪的。如果我说去哪,他就去哪,他说他就是车夫,带我们去的目的地。以后去哪我自己多花点心思,早点计划好提高效率,先向没去过的地方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