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还曾记得网约车刚刚兴起的时候在潍坊本地市场主要有滴滴与快滴,两者之间的竞争可谓“你死我活”,双方各自投放各种现金大钞抢占市场,那时的我们还真的不以为然,当时还认为商家可能是昏了头,谁曾想过,时隔多年之后滴滴成了网约车市场里的鳌头。
大约在两年前的时候,滴滴对于我来讲也许真的只是一个可以叫车的一个约车软件,不仅给我了方便,同时给了我优惠,就这样慢慢的开始习惯于出门打车首选网约车,这种方式真的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自从有了网约车,只要一出门,基本不想多走半步路,因为有网约车这种便捷的交通方式来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与方便。然后就这样,我们越来越依赖于这样的出行,原来,习惯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路上的网约车数量越来越多,网约车的普遍让每个拥有私家车的车主都曾梦想着通过上下班的时间做一下网约车,赚个油钱,其实最大的还是作为一种消遣。就这样,在网约车市场即将严格的间隙,我开始注册了网约车并进行接单送客对此还乐此不疲。
城市生活的摆渡人
很快,我也终将成为了广大网约车行列中的一员,成为了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城市摆渡人,摆渡着我们的梦想,同时摇曳着我们的生活。
记得在做网约车的时候,感觉如同进入了一个魔咒,只要天一亮就会不自觉的拿起手机看一下热力图,梦想着每天能跑他个几十单,实现万元梦。然而,梦想终归是梦想,现实却很真实,网约车司机每天除了心酸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快乐的事情,如果真要有的话那种快乐估计是在大路上碰见了同行寒暄两下来慰藉一下内心那孤独的灵魂。
去年网约车还没有太多限制的时候,那时正值夏天,天气炎热,我们便组团开启网约车模式,从下午18时到晚上22时,高兴的时候也可能到凌晨两三点,那时候的我们并不像现在一样一到天黑就睡觉,那时的我们每天晚上跟打了鸡血一样四处找单送客,一晚上下来之后也能跑个一百多块钱。
周末的时候更是打了鸡血,每天早上7点出门,中午更是没有时间擦到家里半步,一直听单到晚上十一二点,梦想着跑一天下来第二天一早醒来能看到账户里多了一些奖励,甚至期望每一笔奖励都能拿到,也许,这就是我们当时作为一个摆渡者的那个不大不小的梦想罢了。
就这样坚持着跑了两三个月,收入还算客观,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网约车的普及,网约车市场对出租车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为了能够挣得那口饭,出租车司机开始了罢工找茬来迫使对网约车做出一系列的限制政策。
在多方压力之下,网约车相应政策也逐渐落地生根发芽,很多人为了能够坚持这份自己所谓的“事业”开始按照相关要求来购车换车找单位挂靠,新政还未具体实施,一些车主就按捺不住开始了换车计划。
重金换车结果却事与愿违
为了能够坚持有事情做,为了能够多接单多拉客赚钱,很多司机便听从了一些网约车平台一些人的蛊惑,那就是换车,只有换车才能继续做这份工作,只有换车才能继续在这个市场上Happy。无奈之下,很多人开始换了新车,有的人甚至是贷款买车,期盼着等新政落地的时候能够顺顺利利的继续接单。
然后,好景不长,转眼2018年就要来到了,网约车新政也逐渐实施,然而,在潍坊合法的网约车也就是那么五六家,很可惜,在这五六家里面并没有大家经常用的那家网约车,也就是“某滴”网约车是不合法的。
换了车的司机开着自己的新车在城市里接单,然而,随着监管的加强,很多车同样因为缺失相应的证件来违法,就这样一些司机不惜花费重金甚至贷款买来的“合格”网约车并没有得到合法的证书,同样还是在查处的时候得到相应的处罚。
新玩家不断涌入 网约车市场硝烟再起
随着易到、携程、美团、高德等逐渐涉足网约车市场,网约车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新一轮大战之后,市民会在自己的手机上继续保留滴滴出行还是因为优惠等其他原因另择优主而不可知。
显然这要看到底是谁,无论是在司机端还是在乘客端都能够给予用户最合适的体验。
对于用户端来讲,乘坐网约车是短期消费行为,更方便快捷,更优惠的价格更是乘客选择平台的重要因素。
对于司机端来讲,能够拿到更多的收入及补贴,有一个更加完备的奖励机制更是网约车司机梦寐以求的乐事。
俗话讲,“得用户者得天下”,硝烟战争是市场的事,用户终究会体验,谁赢谁输终将是以客户体验来得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