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与火,合而为秋,意味着庄稼谷物逐渐开始成熟。春种夏耕,辛苦大半年,等待的不正是这一刻的秋收吗?
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重要节点,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锋芒内收,开始孕育下一场轮回。
秋天有一个不变的“气”就是燥。燥邪最易伤害津液,在养生上就应注意滋阴润燥。
从饮食调养的角度看,选用自然界赐予我们的时令蔬果,比如说梨。秋天的百合也很好,平时多用百合、莲子、银耳去熬粥喝。
秋天宜收不宜散,再适当吃点酸,收敛收敛肺气。酸味当令果蔬,像橘子、柠檬、苹果、柚子都不错。
警惕“秋老虎”,养生重在祛湿健脾,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湿为阴邪,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水肿或腹泻。
水湿停聚而生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此早秋脾伤于湿,且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种下病根。立秋时节应重在祛湿健脾。
饮食调整要注意这2点:
秋不食瓜。这里指西瓜。尽管立秋后天气尚热,但阳气已开始收敛,阴气已慢慢增长,过吃阴寒食物易损伤脾阳,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可吃应季的酸味水果,如桃子、葡萄等;
减少凉菜,以淡补为主。立秋之际属于四时中的长夏,应以淡补为主。可多吃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健脾益胃利湿的食物。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春天养阳气之生,夏天养阳气之长,秋天养阳气之收,冬天养阳气之藏。养生,自始至终讲的是阳气,秋天,应该收敛阳气!
怎么收?“早卧早起”。入秋,要避免运动时间过晚,晚上早点回家,不能再像夏天那样,大晚上还在马路边吃烤肉、喝啤酒。
秋天天高云淡,通透性非常好,早点起床,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辅助肺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秋天把阳气收起来,冬天才有阳气可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