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好友她言旁音问我对当下诗歌的发展有什么看法,我对此做了一番思考。
中国是诗的国度,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最能展现汉语言之美的文体莫过于诗,从古至今伟大的诗人像星河一样灿烂,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后,依然有大量优秀诗人耕耘在诗的田野上。
奇怪的是,今天这十四亿中华儿女中,竟难以推尊出一个能拿得出手“诗人”来。
知道诗歌现状惨淡,但没想到竟惨淡至此。
我想了又想,便找出了这位被称为“著名农村女诗人”的余秀华。
01 余秀华
余秀华的详细资料及作品可以自行百度,这里不再赘述。
她出生时因缺氧而脑瘫,讲话颤抖,口齿不清,走路一高一低。因身体原因她没有接受太多教育,也没有像样的工作,只能在农村以种田为生。
闲暇时读书写诗,并将作品发布于互联网。
从此,余秀华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开始了她的成名之路。迄今为止,她已出版三本诗集、一本散文集,并当选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虽然诗坛没落,但写诗的大有人在,在这样不景气的市场里杀出重围并名利双收的少之又少,为什么余秀华做到了?
02 标签
若想从一众平凡之辈中脱颖而出,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贴标签”,所有媒体人都深谙此道。
而余秀华的出圈正是如此。
标签一:“农妇”+“脑瘫”
这无疑是一手烂牌了,想像一下,一个不修边幅、走路摇摇晃晃的农村妇女走在丽人如云的都市里,任谁都要多看两眼。
或鄙夷、或同情、或好奇、或唏嘘。
不管好与不好,都是流量来源。
标签二:“诗人”+“才华”
她并没有利用她的先天劣势炒作以无下线的作秀来博取同情与关注,而是用深厚的积淀与才华,用诗歌这种最高雅的艺术形式为人所熟知。
才华并不罕见,当才华遇上一个脑瘫的农村妇女时,就有点夺目了。
但要“出圈”还远远不够。
标签三:“荡妇”
一个残疾而富有才华的农妇,她向世界展示了什么作品呢?
勤劳质朴的生命之歌?不屈不挠的命运抗争?与世无争的山水田园?
都不是。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是她的出圈之作。
虽然在此之前,她已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但都不足以将沉睡的诗坛惊醒。只有这一首,如春雷般炸开。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
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节选
《诗刊》编辑刘年评价,
“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03 撕掉标签
她的人生与作品,给人以血脉喷薄的张力,只有这样,她才被世人看见。
她参加《朗读者》的时候说,她的作品证明了她的才华,但它们也仅仅证明了她的才华,生命、生活中的琐事带给她的绝望依然存在。它们给了她补偿,她所没有的依然永远无法得到。
她认为生命是平衡的,并不愿意用才华去交换正常的身体和人生。
虽然她靠“标签”出了圈,但她最渴望的却是撕下标签。
她最喜欢的男人是李健。
李健也十分喜欢她的诗,他评价她“在云里写诗,在泥里生活”,她的诗是“从土地里肆意生长的、有生命力的诗歌”。
她希望每一个“粉丝”都是她的读者,希望他们是来读诗的,而不是抱着猎奇的心理,把她当做一处“网红打卡圣地”。
她给自己身份定位依次是女人、农民和诗人。
她说,读诗时,忘记她所有身份,就是对她最大的尊重。
余秀华的“出圈”既可喜又可悲,当下国内不是没有诗歌创作者,但大都籍籍无名,很多人甚至羞于向人提起“写诗”这件事。
如今,诗已跌下神坛,有时甚至成为“腐朽”、“落后”的代称,而“诗人”也只能靠“睡”才能出圈。
也许它以后能够崛起,但我对此并不乐观。
余秀华下集预告:当今社会诗为什么难以生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