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转折,是迎接下一期生命的前奏,所以非常的重要。修行、训练如何面对死亡,是我们今生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本自俱足如来德相!且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

印安说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终于找到了人类痴愚和痛苦的根源:“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印竹说
佛陀所说的人人俱足之“如来德相”即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我们有两种机会可以见到:一是通过修行,一是通过死亡。
通过修行亲见本来面目自不必多说,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通过死亡而把握住见到本来面目的那个瞬间。佛家强调生死事大,强调了生死。所谓了生死,即是能够在死亡后的那个瞬间把握住亲见本来面目的机会。
每个人死后我们的神识都会离开身体,因为这一期生命所使用的身体损坏了,神识就只能离开它去迎接下一期的生命。而在我们的神识中,虽是染净共处,但是那个清净的法身——也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会有一个瞬间呈现出来。在它呈现出来的那个当下,我们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悦,之后我们又会变得惶恐和不安,因为神识离开身体,会在茫茫无边的虚空中找不到路。而一个能够了生死的人,也就是经过死亡训练的人,是可以把握住神识中那个本来面目呈现的瞬间。把握住它,我们就不再有死亡的恐惧,就会趁着这个本来面目呈现的机会抓住成佛之因。
但抓住这个机会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话说:“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面对死亡也是一样的。其实我们今生所有的修行,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项修行就是如何面对死亡。如果我们在临终直至刚刚死亡的时刻,神识是清楚的,不是在一种昏迷的状态中,我们便可以抓住这机会;而如果我们在临终和刚刚死亡的时刻是昏沉的,或者说是痛苦的、焦躁的、压力非常大的、恐惧不安的,我们便会失去抓住本来面目的机会。所以,在临终前一定要清静、平静,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很多人,非常遗憾,都没有机会决定自己的死亡是不是能够平静的离开。
决定死亡最最重要的当然是靠自己,但周围的亲眷也非常重要。一个懂得正确面对生死的人,一定不会在亲人临终时去折腾他,而是应该让他尽量的保持平静,亲人所该做的便是护持。他周围的环境,让它是清净的、明亮的、美好的,从色声香味各个方面都帮他营造美好的氛围和环境,如再能引导他走向光明之路,那便是他面对死亡更好的助力。
死亡是转折,是迎接下一期生命的前奏,所以非常的重要。佛家强调临终关怀、了生死,其原因就在于此了。所以,死亡并不可怕。修行、训练如何面对死亡,是我们今生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本自俱足如来德相!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