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了一封吴晓波给女儿的信,《吴晓波给女儿的一封信:请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http://cul.qq.com/a/20150105/027661.htm。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今日中国的90后们,是这个国家近百年来,第一批和平年代的中产阶层家庭子弟,你们第一次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它们甚至可以只与兴趣和美好有关,而无关乎物质与报酬,更甚至,它们还与前途、成就、名利没有太大的干系,只要它是正当的,只要你喜欢。”
不去说什么是中产,那个太难。我只是在想,如果我的孩子在他高一时给我提出这样的要求,我怎么办?
前几年,我的导师来这边做讲座,闲聊中提起他上高一的女儿迷上了做手机外壳装饰设计。用各种材质的亮片拼贴手机壳完成设计,还在ebay上开了个店,还有一些生意,于是乐此不疲。我当时还是兴趣至上主义,立刻说这挺好啊,你家女儿有天赋有头脑,多好!可是导师却有点发愁,他觉得他家孩子确实在画画、设计方面有些天赋,但也仅止于业余爱好而已,若真走这条路,恐怕是要养着她了。
还有一个朋友,欧洲某国大学教授,有两个极聪明的女儿。大女儿初中毕业考取了某国际知名的高中,从此离家开始独立生活,学业对她来说不成问题,在高中又参加了戏剧社,发现了自己爱好戏剧。大学申请到了布朗大学,学了表演。大学毕业后到百老汇闯荡,打零工,跑龙套。父亲一直在补贴她,没有办法,“我难道能真的眼看她天天住地下室,吃罐头食品?” 这位朋友说“你明明知道你的孩子可以在别的领域做得更好,过上更有价值、更体面的生活,可她非要在这个地方过这种不知能不能出头,不知何时才能出头的日子,你能不发愁?”?
其实他们都不存在说供不起的问题,但问题在于该不该供?要不要供?怎样平衡?
这个问题挺大的,谁都没有答案。我只是有些担心,如果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他一再碰壁,或者虽然喜欢但并不擅长,像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夏洛一样,最终除了白日梦之外一无所有,怎么办?
我觉得最好的回答是某位名人父亲的(记不得是谁了),当他的儿子立志要留学去学摄影时,问他:要是我花了这么多钱,学了这么久,回来也只是做个影楼摄影师,你会不会不开心?父亲回答:你做你喜欢的事情,又能够自立,养家糊口,我有什么不开心呢?
所以,作为一个成人,普通人,不管是做什么,与爱好相关也罢,无关也罢,自立并能够养家糊口,应该是底线了吧?又或者,可以像国民姑父赵又廷的妈妈那样做,给你的爱好一个发展期限,两年内尽力去做,如果真的没有起色,没有希望,还是回到普通的路上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