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好的机遇和目标时,最重要的是定力而不是动力。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要贪多嚼不烂,只有专注才最容易成功。
----【书朋捡话】
阅读需要每天坚持,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要相信坚持和积累的力量。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1824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你好,我是刘书朋。
今天,我推荐的这本书是: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
作者:
[美] 孔飞力
孔飞力(PhilipA.Kuhn)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学专家,哈佛大学希格森历史讲座教授、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和政治史著称,著有《中华帝国晚期叛乱及其敌人》(1970)、《叫魂》(1990)及《现代中国国家的起源》(2002)等。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他的研究领域向海外华人移民史拓展。在随后的十多年间,他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也偏向这一领域。他从1993年开始在哈佛大学开设“海外华人”课程,9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澳洲、中国香港和台湾、东亚等地讲学的主题也多是围绕海外华人移民史而展开。
本书内容的简单介绍:
孔飞力(PhilipA.Kuhn)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学专家,哈佛大学希格森历史讲座教授、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和政治史著称,著有《中华帝国晚期叛乱及其敌人》(1970)、《叫魂》(1990)及《现代中国国家的起源》(2002)等。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他的研究领域向海外华人移民史拓展。在随后的十多年间,他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也偏向这一领域。他从1993年开始在哈佛大学开设“海外华人”课程,90年代中期以来在美国、澳洲、中国香港和台湾、东亚等地讲学的主题也多是围绕海外华人移民史而展开。
已阅书友的书评比简介更精彩,
一起看书评:
①
关于一带一路中的一带,这本著作才是必读。 马来西亚的华人为什么占25%,而印尼仅有3%? 菲律宾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什么没有其他国家高? 东南亚的华商为什么在经济领域独占鳌头? 东南亚国家反*华的情绪是如何形成的? 泰国的华人为什么融入泰国社会这么好? 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好像华人不多,这是否与当时他们不处于经济要道有关?
②
其实是想看孔飞力怎么做研究的。历史学家做一个社会学话题还是挺有意思的,而且是完全建立在文本研究上。全书比较详实,对海外华人社会的分析和排华主义的兴起都做了解释。所以还是很能理解为什么留学生这么爱国,用孔飞力的说法就是,“中国移民希望从中国的强大与繁荣中获得的,是他们自身在海外地位的提升。”当然对于早期海外华人来说,也夹杂着故乡的苦痛和被排斥的历史。整体感觉就是,太历史学了。
③
很少接触华人华侨,即使出国也大部分都是留学生。详实的记录了明清以来的移民历史,外国人眼中的华人事勤恳与精明,融合与保守以及各个国家的态度。看的出来在开国以后的部分有所删减,可以尝试看英文版
④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内容有删减,因此减一分。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由来已久,本书大致从明末时期讲起,当时清军入关,大量爱明人士退居南洋;清中期人口暴增,居住在广东福建等人口稠密的地区在本地难以生活,于是下南洋开拓新土地;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华人充当起了架构殖民者与本地土著人的桥梁,但是也埋下了日后土著人排华的隐患;鸦片战争后,随着清朝国门的开放,开启了大移民时代,华人不仅移民南洋,而且北美、澳洲等地也是移民的目的地……不过中国人的移民比较特殊,他们以侨居的身份在外挣钱,同时与母国“老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源于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传统。
⑤
新增了两项常识:海外华人,尤其东南亚华人从不是一个整体,他们的身份认同也主要依托于乡缘、地域性而非民族性。另外,华人并不天然与祖国产生联系,他们所在国的环境才是他们做出选择的直接原因。
⑥
借他人之眼,获得自知之明。中国文明不仅需要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需要去通过放眼海外来认知中国。如果不跳出自身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怎么能做到推陈出新,继承与发展。
以上是朋朋整理的书评,
仅供参考。
每本书都有祂专属的信徒,
通过上面有限的信息,如果你已经对这本书好奇、感兴趣了,
去读一读,看一看吧。
看过后可以来这里留下你自己的书评。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原作名】Chinese Among Others: Emigration in Modern Times
【ISBN号】978-7-214-17388 -1
【中图分类号】D634
【主题词】华人-移民-历史
今天的推荐就到这儿,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