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小背景:
2017年1月当我加入团队时,在北京的公司只有一个部门,也就是市场部一共5个人。很幸运,当时作为唯一的90后意见代表,可以直接参与到公司一些决策层面的讨论。其中最让我觉得有意义的就是成功说服老板和总部去使用我给新版本相机起的名字,也就是现在“咔叽”。如今B612咔叽变成dau2000万,用户过2亿的大产品,“咔叽”这个名字也见证了这个产品由小到大这一完整过程。入职两年后,才想到写这篇文章目,去分享一下自己小小的经验。
B612这个名字是之前团队有一位看了100多遍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起出来的。主人公是一个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而他居住的星球就是B612。书里有一句话最为出名: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我觉得这句话其实完美概括了《小王子》这本书和B612 camera app想传达给读者和用户的一种观念就是“保持童真和趣味”。但B612这个很温暖的名字,作为一个产品名,却不够完美。因为在推广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用户对于“612”这三个数字记忆点是很模糊的,我们会发现"B126" "B621" "B621" 经常出现在用户社交平台内容里;不光是名字数字混淆,读起来也会出现“B六一二” “B六幺二” “B六十二” “B六百二十一”等等情况。所以,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为了避免被混淆的尴尬,一个清晰的准确的中文名字十分重要。
在给B612起中文名字时,我也查看了很多的经验分享。大概总结出app名字基本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 好记好读(减少生僻字、多音字、数字英文,并且输入法优先)
2. 行业联想 (体现产品核心功能)
3. 差异化 (辨识度)
但我发觉一个目标用户为年轻女性的app名字更需要在感觉上进行注意和升华:
- 读起来的感觉是否符合产品风格 + 写出来的模样是否符合产品风格 + 字面背后有合理的含义 + (字面背后的意义)
- 读起来的感觉+写出来的模样 > 字面背后的含义 > 字面背后的意义
一个名字意义再好,再贴合主题,就像只是拥有了好看的皮囊,读起来看起来能带给用户品牌想传达无论是俏皮还是信赖等等的感觉才是一个真正拥有了灵魂的名字。
B612咔叽的起名思路,我用了两种常用的方法:
拼字法:产品特点+产品功能(例如微信、抖音、脸萌、激萌等)
1. B612是相机软件,所以取了相机的“机”字 。
2. 核心竞争力在于可爱好看的贴纸和滤镜,但“萌”字已经被faceu激萌抢先使用,为了差异化,就只能忍痛舍弃萌字(激萌名字我真的挺喜欢的hhh)。于是就取了可爱的另一种说法“卡哇伊”这个“卡” 字。
3. “卡机”写出来又有歧义又难听,为了写出来更好看,读出来顺畅,全部由三声边为一声“咔叽”。
拟声法:产品功能相关声音元素(例如滴滴)
1. 形容相机拍照时候会说“咔嚓”(有不好的歧义),咔叽也可以拟算是拍照声音的一种。
2. 中国人在拍照中会使用 “茄子”这一词,但已被占用 ,所以在脑暴名字的过程中不断去网站上查询是否被注册也很重要。
当面临出现了一堆自己都很满意的名字选项了,又难以取舍,怎么办呢?
这就是需要去逆向检验名字的合理性/发展性(我自己称为大脑洞检验法hhh)
1. 转换身份试用。去检验一个名字,就需要把自己想象成各种不同身份年龄的用户,大声念出来,体会是否会觉得尴尬,难为情,难以开口。
2. 名词可否动词化。先把产品想象为已经成为了国民app,品牌名是否可以发展为了一个日常用语,名词做动词用(例如我去淘宝了,我百度一下吧,我高德一下等等)。
顺便一提,在产品合并后,我们是如何加深用户对新名字的印象。2017年4月底,新产品整合上线后为了加深用户对“咔叽”的印象,我发现“咔叽咔叽”两次重复,比起“B612咔叽”“咔叽”读起来更加顺口也更有俏皮感。于是从B612咔叽内把照片/视频 分享至外部平台自带tag#咔叽咔叽#。并且在微博上创建了话题#咔叽咔叽#,后期KOL推广同时使用#咔叽咔叽#大话题加小推广话题来加深用户印象。可以看到截止至2018年10月,在微博上#咔叽咔叽#和#B612咔叽#的话题阅读数远远大于#B612#的数据。
最后,再开始构思和脑暴之前,去深刻了解品牌,体会产品才是夯夯实实的第一步哟。
update
亿睿科第二个拳头产品zepeto的中文名崽崽也问世了。也是我第二个命名的产品。算是buff一种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