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中国VR市场的野蛮生长,让不少不知名的厂家大赚了一笔,也让很多对VR不明就里的用户深深地踏了这个坑,我们暂且不去评论对与不对,冷静分析下,你就能看清国内VR市场到底如何。
正如茶茶首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沉浸式VR设备可以分为四类(一般来说是三类,但对于国内市场我们将其分为四类):外接PC的头戴式、一体机、高端眼镜盒子及仅依靠光学的“手机架子”。如对这里还不了解,可以戳茶茶的首篇文章《详解中国特色VR产业链 上下游企业倒挂》。
1国内产品硬件质量参差不齐
其实依照茶茶之前所说的,VR的造价及外设等方面导致了其无法打入C端市场,这句话是不严谨的。在国内的消费级市场上,有这样一大批的不入流的VR设备,究其制造商都无法找到,就是这样一批“手机架子”撑起了VR的消费级市场,这类产品一般都活跃在某宝之上。
找一个有代表性的,那就是UGP。如果你此时打开某宝搜寻VR,销售量最高的就是这款“UGP魔镜”,月销售量达116138。我们仔细来看一下这款设备,其战略合作伙伴包括柚看VR以及暴风VR,并表示四小时舒适范围,90°-120°的可视角度,并包含0-700度近视调节以及支持眼镜佩戴。
但是其标榜的舒适的原因竟然是因为采用光学树脂镜片!并且近视与眼距调节在一个键上。
如此VR,就是大部分消费者所接触到的。
那么,为何这样的VR设备都能Push到用户,高端性能的却想都不敢想C端用户呢?原因也许是这样:
1:三无厂商能打价格战
茶茶经常看到有人说本来是看到某品牌的设备觉得很不错,就去搜,结果因为价格原因直接找了个销量第一,自己也能接受的产品。
而三无厂商正是看到了这个点,反正现在的绝大部分用户是不了解VR的,赚一笔就跑呗。
2:我就玩玩,没必要花那么多钱
大部分用户并未把VR当做一款产品来看,而是如同当初的智能手环一般,有了小米,就很少有人再去看别的了,反正功能差不多,我也就尝试一下。
说到这里,茶茶倒是建议这样的用户去线下体验店玩玩,反正也是几十块钱,但线下店中的体验绝对物超所值。
2国内VR硬件商过于理想化
说到这里可能觉得我有些言过其实,毕竟国内还是有良心企业的,也在专心做着自己的VR设备。
茶茶列下了目前还能叫得上名字的各个硬件商,下图所示:
除去这近一半的“手机架子”,剩下的产品寥寥无几,虽说在业内人士眼中,还是HTC是重点,但陆陆续续的各家领头厂商都在钻研着特殊的突破方式,比如拿到三星的屏幕,又或者4K。
但不得不说,还是过于理想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