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沿河而成,靠海而生,古来因漕运而发达,聚居了往来人口,衍生了酒、纸、戏等多种产业和文化。
古有多繁华,今有多寂寞。陆路的发达,结束了一个时代,也了结了小城的产业,因产业而来的后裔们,陆续迁出,寻求着新的生计。
小城历经五百年,饱经沧桑,近年的阅历尤其精彩,最戏剧的莫过于因人而变的片段。且以小斑窥探一二。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古语如此,新来的小城当家人十分谨慎,然喜好参加活动,尤其喜欢授旗,一来二去就有不禁数的旗经手“旗手”一名不胫而走。下有助手,也喜欢参加活动,大规模的活动不够,几十人的也参加,甚至降级的也会到。助手的属下,将工作的矛头转向活动,力争上游周周满档...几个助手如此风格,当家人“好大”“喜势”之名如此被“做实”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最容易烧的是环境。小城环境基础差,创文、创卫、清脏治乱等与环境治理相关的工作理所应当地变成了当家人“检验工作成效”的抓手。3-5年换一位当家人,位位如此,小城环境也经历了“过山车”式的爬坡过坎。最新一位当家人咬环境有近两个年头了,环境有了向好变化,但“搞环境”成了重心的弊病,随着时光划过日益显现。也开始心疼下一位会站在“更高的环境起点上”。
窥一斑而知全豹。小城的经济、产业、人口、交通、更新与发展无疑都在向前行进,而相对速度在与日俱增地被拉开,而谁又会为此埋单,谁又能为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埋单?
倒也难说,假以时日,当后人打卡小城时,溜溜“乡土大集市”,夸夸“浓浓烟火气”,指不定会成为饱经风霜的小城“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后最为朴实的阅历和积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