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万事保重,如无必要,不宜再见。
——带给你的软心巧克力,是领事馆所赠,比利时的新物事,想能抵消苦中带涩。钢笔亦是。卿勿念,善自珍摄。
——抱歉,让你看到我背后的口袋。希望你的病人渡过难关。当然,房里也有一个病人在等着你。
——央央情义,侗文没齿难泯。愿卿鹏飞万里,一展鸿图。
这些话,都摘自墨宝非宝《十二年,故人戏》中,傅侗文给沈奚(沈宛央)的信。
这些字句,字字呢喃,意气绵延,长久不绝。
我一直觉得,信真是人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实在难有其他可以如信这般,信封微沉、握在手里是幸,墨色氤氲、展开信纸是幸,一字一句、细细品读是幸,墨香缠绕、压箱珍藏,亦是幸的东西了。尤其是搭上一方极好的墨笔或钢笔、一手好字、相隔数日飘摇而来的时候,其中妙处,实非邮件或现代通讯工具可匹敌。
《十二年故人戏》,这本小说,开端于一场旧时小姐沈宛央与傅家四爷的荒诞冥婚。
这场冥婚,不是侮辱,而是傅三,在沈宛央背后,插上的一双助力翅膀——
“我让你嫁与我亡弟,并非羞辱刁难,而是为安排你离开,时局动荡,你以我傅家人的身份才能走。”
这之后,便是长达数年的别离,各逐各志。
毕竟耽于感情,并不是阿宝小说主人公会有的做派。
而后久别重逢,短暂的相爱后,却又因大势不得不分手。
这场分手描写得太过清晰,竟让我这个十来年书龄的人都为之潸然泪下。
没有由爱生恨,没有报复,有的只是炽心的情感与女子少有的果断决绝。
而阿宝的笔力之绝,当真是年年岁岁累积下来的功底——
笔风流畅且不需多说,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人物雕琢,哪怕配角,都有血有肉,每一个描写,都恰到好处,清晰刻骨。
因而,看完全篇,留在我心里的不仅仅是那个风月场上,闺房里的三哥,为了大业,对自己,比对别人狠的傅家三爷。
更深深记住了央央,那非寻常女子的拼搏韧性,以及在大义和大局前,表现出的锐利和清醒。
我记得她提出分手时说——
“我想求的,要只是今生今世的婚姻,那今天我会和你要个道理。可我和你求得是一样的东西,所以你做的、说的,我都能懂。”
对于傅三来说,想是再没有比这句话、这份理解、这份情谊,更厚重的恩赐了。
于傅三,生而得妻若央央,何其幸哉!
于我,生而知其人阅其作,亦何其幸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