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我们知道,专业棋手经常要进行“复盘”的工作,这是棋手提高自己水平非常重要的手段。
复盘就是重新思考和推演下过的某盘棋,看看哪步棋的走法有问题,是不是有更好的走法。
这样做有利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克服弱点,从而达到改进和提高水平的目的。
棋手的“复盘”其实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师更应该懂得反思、善于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要求教师审视自己课堂,在课堂上做了什么,且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做是否有效——这是一个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一个好的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深入剖析,传递给人们一种价值选择,以期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
反思为何在教学中如此重要?
教学反思实践可以说是个人专业发展和提升的最重要来源之一。教师反思很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帮助教师收集、记录和分析课堂上发生的一切的过程。反思的时候,你会就课堂上所发生的事情搜集信息;分析评估这些新信息的时候,你要确认自己的行为,探索隐藏其中的信念。这些都会使你的教学发生改变,得到提高。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起点是你自己的课堂。
二、为什么进行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也说类似的言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是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平。”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显得多么重要。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认识理论和思想观念也在发展,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也在发展着,变化着,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来辩证地看待我们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新问题。首先,教育要发展,工作质量要提升,就要寻找教育的遗憾,就要全面地回顾和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才能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
诚见,凡事取得辉煌成绩的教育大家,无一不是时时在寻找自己的教育遗憾,在不断地总结和反思遗憾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孔夫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使他成了一代宗师;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自己教育生活中的遗憾,总是不断地反思,并写下了许多反思之作,最终成为了世界级教育大家。许多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也是在不断地对我们过去的教育理念、行为、结果等进行大胆的反思,才创造出了教育革新的新成果,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可以说,我们寻找教育遗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升华自己的过程。也就是走向教育民主,提升教育理念,完善人格塑造的过程。
在我们身边常有这样一些现象,有些老师教了几十年书,仍没有多大长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少了一个寻找遗憾——反思的过程。不去寻找自己已有的遗憾,就看不到差距,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当然也就不会有前进的动力。因此,不断使自己处于寻找遗憾——反思之中,不但能够及时矫正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向,做到对所有的学生负责,而且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更新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产生对教师职业的敬畏。
其次,教育要创新,效率要提高,就要大胆地对我们以往的“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从中悟出新的道理,发现新的误区,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甚至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我们的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将会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这是因为:一方面,原有的经验是以孤立零散的形式存在的,如果不对这些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升华,那么他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他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另一方面,并非是所有的经验都能给人以指导,经验值中往往会有误导人的成分。如果不对经验加以批判性的审视,这些经验就不会成为经验的继续增长,而成为创新的阻力。
现在很多教师疲于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却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渐渐地,教学就失去了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批判和理性思考的愿望、能力和责任感。即使部分教师有反思的愿望,也往往对经验中不符合规律的东西看不透,对经验中符合规律的东西又抓不住。加强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就是要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或抽象地去除原有经验中的无益成分,提炼出原有经验中的精华并加以系统化,进而使教学经验科学化、理性化。
其三,教学反思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路径
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就必须加强对自身业务与理论的培训和学习。接受培训只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外力,而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积月累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则是最为有效的继续教育、自我教育、自律教育方式。一旦教育教学反思成了一种生活和工作的习惯,投入其中,乐此不疲,反思就会成为你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促使你提升专业素养,增强科学教育的自觉性。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很可能成为一名名师。这道出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科研,促使专业成长最有效的办法,也道出了教师素质自我提升和名师成长的秘密。
所以,教师追求专业水平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教师在教育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同时,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要注意提升自身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位,促使自己教学相长,也不断地成长、成熟、成功,从中体悟到人生的快乐。
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的教育实践而不断地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这里的思考,主要指的是反思,即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推动自身专业发展的应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是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能使他明确教育的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教学工作,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因此,反思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应该是我们今天教师专业成长新的内涵。
(二) 学习反思中寻找研究课题
教师的学习主要是阅读专业书籍、报刊,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习, 在参加培训、教研活动中学习, 同时在观课、评课、议课、建课等活动中学习, 在这些学习中可以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课题, 特别是在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对发现的“观点”“漏洞”“错误”及时梳理, 收集素材, 凝练问题, 进而开展对教与学问题的系统研究, 重要的是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纵横向拓展, 形成自己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从而形成自己对诸如教学的目的、内容、过程、方法、评价以及师生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思考和重新审视。[2]通过学习与反思可以获取自己值得去研究的问题, 进而采取有效的策略改进教学实践, 丰富教育智慧
三、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第一:文本结构
建议把“教学反思”看成“一事一议”的实用性议论文。其写作结构可以概括为“教学实例——得失(成败)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
第三部分是重点,应详写,尽量写出深刻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
一般来说,首先叙述具体的教学活动(应简略些),接着分析在这一活动中自己的成败得失之处,最后针对成败得失,结合新课程、新理念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教学反思的五必须
教学反思能力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该反思点什么呢?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对教师而言,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
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的经验,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
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感到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
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
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
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特别是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第三,教学反思的写作内容
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择来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教学中灵动之感、巧妙之举、精辟之言。总结课堂教学的亮点,总结经验。
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要反思教学行为达到教学目标的好办法;如果说得通俗一些,本节课导入环节情境创设得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及时追问,让学生展开争辩、讨论,师生思维激烈碰撞、交锋,将学习引向纵深;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灵活机智的处理,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特别要注意记录课堂中的生成点。课堂生成能平添一堂课的鲜活灵动,其主导权在教师。受教学环境的影响或是学生的课堂言行激活了教师的思考,使教师果断跳出原教学思路,或通过临场想出更巧妙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或通过与学生的自然互动,最终引向课堂生成。这二者并非原教学设计内容,但都巧妙无痕、更有效地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生成可遇不可求,在反思中描述课堂生成也体现了服务学生、尊重学生的执教理念。越秉持这样一种态度,课堂生成越容易出现。
这时一定要特别警惕所谓的“好课”: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问题对答如流。
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灌”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这些教学中的内伤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案例:
本课成功完成了教学预设。如我预先设计教学目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教学过程中,我先指导学生朗读,再带领学生思考问题“‘枝状、六七根、蜗牛的触角’这几个词能否去掉?”让学生先朗读品味再思考这几个词不能去掉,它们使文章表达更准确生动。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
2.写不足之处
写失败的教训,这也是课堂中的堵塞点。教学中节外生枝、多此一举、败笔之处。教师发出教学指令后学生反馈不如预期,或静默或混乱或不知所措。首先要回溯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是否缺少铺垫?安排是否不够细致?问题是否过于宽泛缺乏指向性?是否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技能水平?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便于我们找到课堂教学的缺陷,寻找理论支持;以问题为核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照物。
遗憾点: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没有失误的课堂是不完美的。作为教师来说,失误在所难免,但我们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失误的慧眼。课后,教师应尽量列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失误点,如果自己不能发现,可以请同事多听自己的课,给自己提一些建议,然后认真地加以反思,并分析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
教学反思应准确描述教学场景,客观分析其中根由,启迪自身或继续保持或引以为戒。写的篇幅能长则长,有短写短,不拘字数。另外反思要及时,便于课后回想时课堂细节和自我的感触不失真。为保持反思的客观真实性,可以借助录音笔、手机等工具对课堂录音、录像,反复听或看,以发现单靠回想所容易忽略的细节。
案例
3.写教学机智
记教学中的应变: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或者想到化解突发事件的妙招,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我们要分析自己的教学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和自己的学生,罗列出教和学两方面的发展空间。
4.修正教案
及时反思课堂教学设计的得失,并做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4.写再教设计
经过反思,调整教学策略,重新设计教案。
以上这都是站在教师角度,我们还可以站在学生角度来写。
案例张玲玉老师
5.写学生之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对学生的这些课堂真实感受,好好筛选、记录和反思,并及时调整和优化。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怎样的老师”“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呢?
尤其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
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
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角度反思,这才是真正的以“学”为中心。
撰写教学反思之前,只有掌握教学反思的要点,明确为何思、思什么、往哪思、怎样思,才能快速步入教学反思的正轨,加速提升教学反思质量。
写教学反思一要注意贵在及时,不易遗忘。一有所感、所思、所得、所获,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二要注意质量、实效,可写一孔之见、点滴疏漏,亦可就某一问题透过现象抓本质展开专题剖析,讲求实效。三要注意发展性,反思不仅是为改进教学实践而反思,还应该对“反思”后的再实践进行再“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推动教师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四要注意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只有行为变成习惯,教学反思才会变成教师教学的内需,才会变成行为自觉,长期积累,必将为教师的成长助力。
案例石晓灿老师
四、20个问题助力教师反思
在上面的反思方法中,你已经找到了一些教师反思资源。当然,不限于此。我同时还要列出20项其他的重要问题提示,供你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时采用。
1. 与学生有关的反思问题
这节课是否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其他课时?为什么?
如果我们再学一次,我可以做出哪些改变以帮助你学得更多、更好?
为什么这个课堂活动成功或不成功?
你喜欢这节课的哪些方面?
你不喜欢这节课的哪些方面?
2. 与评价有关的反思问题
我的评估是否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是仅仅反映了任务完成情况和记忆能力?
是不是所有学生都从这个学习方法/活动中受益?哪些同学有收获?哪些同学收获少?为什么?
我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法/活动来展开主题?
我如何知道我的学生处于学习状态?有什么证据?
我之后可以尝试哪些新策略,从而让那个让我束手无策的学生能够有所收获?
3. 与课堂管理的反思问题
我是否给我的学生提供了自己选择的机会?
我了解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情况吗?我了解他们的个人生活吗?
预设目标或制定规则/程序有助于我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吗?
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有助于还是阻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我今天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他们的学习是否有效呢?
4. 与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的问题
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支持到我的同事?
我还能在哪些方面改进自己的教学?
是什么阻碍了我在这些方面的进步?
哪怕机会可以提升我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教师,我的行为是否表明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与史对话,与事实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