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秦始皇,我会想起长城、兵马俑,还有传说中这位千古一帝的残暴,例如触目惊心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功过皆由后人评说!
关于他的话题热度很多。网上一直有讨论说,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还有当时他焚的又是些什么书?!他真的有焚书坑儒吗?!等等诸多疑问。
总之,这位皇帝的人气太高了눈_눈
最近我也去回顾了一下“焚书坑儒”这个事件,观察了一圈,有了一点小小的看法:焚书坑儒,没准就是秦国传承下来的传统 ~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下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
「 商鞅变法 」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不满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现状,决心奋发图强进行改革,便下令向天下招收有谋划有实干的人才。

这时候,有个叫做商鞅的人出现了。
商鞅是没落的卫国后裔,具备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一心想要施展抱负。他起初在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做宾客,但未能得到魏国当权者的重用。

商鞅后来离开魏国来到了秦国,他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怀才不遇的商鞅和求贤若渴的秦孝公,相见恨晚。
三次面谈,商鞅依次给秦孝公讲了帝道、王道之术、霸道之术、富国强兵之策,最终锁定了秦孝公急需的是富国强兵之策。
商鞅的富国强兵之策,切中了秦孝公图强改革的强烈决心,使他得到了君王的赏识。商鞅后来被任命为秦国的左庶长,开始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

商鞅在辅佐秦孝公期间,提出了废井田制、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积极实行改革变法,使秦国成为了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而在推行变法的进程中,商鞅对保守派贵族进行了毫不留情面严厉的打击,侵犯了贵族的利益;
同时也对违犯法令的普通百姓丝毫不手软,动不动就是严刑峻法,加重了百姓所受的剥削与压迫,使得秦国上下都对他心里很抵触。
秦孝公去世后,新君上位,失去了君王庇护和支持的商鞅,最终得到了凄惨的结局,车裂之刑。
但他主张的变法却继续得以在国内实行下去。这也是历史比较有趣的地方!这些贵族讨厌商鞅,却要沿用商鞅所提出的法令来发展国家。

「 商鞅变法的评价及其影响 」
还记得我们学习历史时,那些考的要点吗?!关于商鞅变法的评价。

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上述评价可知,商鞅变法,对此后秦国以及秦朝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我们回顾商鞅变法中一些措施,如“燔《诗》《书》而明法令”这条,这里他下令焚烧了不少儒家经典,就为了让他的主张的法令被顺利执行,是从思想上控制住反对者的声音。
这里不难看出,后来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有不少商鞅变法的影子。纵观秦国历代君王们沿用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巩固王权,进行中央统制。

商鞅变法在加强中央集权的道路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但是弊端也是渐渐显露出来了。
秦国以一敌六国,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
但在统一的形势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接着沿用秦国历代的变强法宝——“严酷的律法”,使下层的百姓不断受到压迫和剥削,痛苦加深,最终百姓们不堪忍受奋起反抗了。
从焚书坑儒这件事来看,秦始皇没准是十分欣赏商鞅变法的。但他似乎从未假设过,这种变法对于治理太平天下的弊端。
假设一下,如果他能提前得知严酷法律的后遗症,他还会这样做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