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拜读了简书中名为“牵着蜗牛狂奔”的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读书总是记不住,怎么办?》,在这篇文章里,这位老师谈到了写此篇文章的原因:就是由于其他的同事向他讨教阅读的方法,作为老师,也读书了,就是无论如何记不住,读了也就只是读了,读的什么记不住,甚至连作者的名字都记不住,老师们感到很困惑,于是询问席老师有没好的建议和方法。
这位名为牵着蜗牛狂奔的老师其实姓席,我认识他,但他不认识我。我们是在一次网上培训学习时分到了一组,关注了席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也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席老师发的文章。谢老师写的文章,很有见地,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也有异常接地气的实践操作,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席老师在名为《读书总是记不住,怎么办?》的文章中谈到了四点:一是要学会做读书笔记,而且强调不要边读边写读书笔记。因为一边读书一边做读书笔记,容易降低读书的速度,减弱读书的兴趣。可以采取边读边标记,而后再找一个时间整理笔记的方式读书。
二是在读书后尝试写一篇书评,把书读成自己与作者交流的真正渠道,你读了,并且写了述评,不仅可以增加对书中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而且还会有机会与作者产生交集,说不定作者还会成为你的朋友,这是何乐而不为的事呀。
三是要学着做一次读书分享。这一方法我之前也曾经在文章中谈及过,读完一本书,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与其他人分享,也就是讲给别人听,这是典型的费曼学习法,这一方法在前几天的培训中,邱亮老师就曾经介绍过。这就像老师上课,你没看到老师天天拿着课本在背东西,但是一上课,老师脑子里的知识却如汩汩清泉般奔涌而出,而学生天天背、天天背,等到用的时候,却已是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将知识抛到了九霄云外。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学生没有将所学习的知识用讲课的方式讲出来,缺乏内驱力的驱使,试想一下,如果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把需要的备课资料、教学参考书等都送给他,让学生明天给大家上一节,学生一定会连夜准备,查找资料、撰写教案,甚至先在家里进行试讲。等到这节课上完后,你再问他这节课的知识,他恐怕就会记忆深刻了。
第四点席老师谈到了重复阅读,一个月读四五本书,想想对其中某本书印象深刻,可以选取其中的一本再进行阅读,对于特别好的书还可能会读第三遍或者更多遍。这就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我们本身并不会读书,读的遍多了,也变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我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最近在利用早上的时间与儿子一起早读,每天读十几二十分钟,他读爱人给他计划的内容,我读《哈佛家训情商版》。从早上六点五十读到七点十分左右,一般可以读上十页书,由于规定上的是早读课,早读就必须出声朗读,于是每天这个点在书房里就会传来我和儿子一起读书的声音。
《哈佛家训情商版》这本书每篇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故事,这部分内容选取了很多励志、哲理的故事,第二部分感悟,首先是针对孩子的感悟,取名叫“哈佛告诉孩子”,其次是针对家长的感悟,名字叫“哈佛告诉父母”。
阅读时,无论是故事还是感悟,都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也曾经有过那么几次有感而发,于是赶紧用铅笔把自己的感悟写在书上,但是等到读完一天的任务后,再回想所读内容,能记住的却已是寥寥无几。
说实在的,我参与早读,更多的是给孩子做示范,同时也为了监督孩子是否能够用心早读,所以自己在读书时就有些不够认真,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今天早上读了四篇文章,等读完后,我试着回忆一下所读内容,不曾只是结结巴巴的说出了几句文中句子。正在这时,儿子在一旁搭话了,没想到他记住的比我还多,他嘚吧嘚吧道出了好几个故事情节,惊得我查点掉了下巴。
事后,我就在想一个问题,问什么明明是我读了书,自己没怎么记住东西,在一旁同我一样读书的儿子怎么记住了那么多,是他的记忆力强,还是他只顾听我的,而忽视了他自己读的内容,但是他读后对他进行提问,人家记住了呀。最后我感觉并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还是读书的方法不对,自己没有有意识的进行识记,没有想着要将所读内容进行再次转述,也即是说缺乏了读书的目的性,才导致心不在焉,从而出现了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