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乡村,好像远离了风暴中心,到目前为止,只按当地政府要求,去就近的村里做过一次核酸。三针疫苗都打了,冬天在县城居住,接到社区电话,牢牢记住要求,准时准点去往疫苗接种之处。
做一次核酸,是因为邻近的城市发现了病例,县城严阵以待,进行了一次全员检测。这是偶然的涟漪,总体的生活是平静的。生性不爱在莺歌燕舞的地方寻找热闹,守着安静的一隅,看小苗破土,草木生长,风来雨过,小鸟啭唱。周围的人家大体如是,自己种粮食和蔬菜,生活自给自足,感到外面有风险,大可把自己限制在田园之内,少与外人接触。
但这种生活有限定条件,身负赚钱养家责任的,对这种生活有心无力。儿子来电话总嘱咐,让我们少出门,可是他自己却还要经常出差。地里的草莓红了,我摘下来没有洗就在视频通话中吃给儿子看,他说大地里的东西最干净,看似有一点泥土,但没有病毒。我又把地里的苞米、土豆、花生等拍给他看,他看着这些蓬勃生长的植物,说现在这就是最好看的风景了。
以前他对这些是不关心的,现在好像改变了许多。因为有过当下的生活经历,很多人都会对后疫情时代进行思考,也许生活方式会发生一点变化。陆游有一首《初夏绝句》,我现在读起来感觉出了与以往的不同: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春天已经过去,红紫碾落成尘。但这是季节固有的更替,诗人并没有伤怀。他走在乡间路上,听布谷声声,看夏令的清新气象,心情愉悦,一片晴朗。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放眼望去,路的两旁是遍野滋长的桑麻,一派欣欣向荣,诗人由此感叹自身是太平人。“始知”便是遭乱离后,方始知道,原来庄稼生长群鸟啭鸣就是太平。
真是对这些先贤们佩服的五体投地。千年之前所表达的心情,竟能与现在的人高度契合。时节流转,花落花开,春去夏来,田野满眼青翠,这些平凡景致,日常见惯不惊,只有亲历过波折,才会明白平凡事物的意义。
人生往往由不得计划,很多事情都让人力所不及,只能任由生命自己导航,找寻自己去往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