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五月十五日,敬晖等率百官上表,认为:“五运(金木水火土)轮番兴替,没有两运并存之事。天授革命之际,宗室诛窜殆尽,他们当时能与诸武同时封王吗!如今天命惟新,而诸武封爵如旧,还都居住在京师,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这样的道理。愿陛下为社稷计,顺应远近人心,降封他们的王爵,以安内外。”皇上不许。
敬晖等畏害怕被武三思谗言陷害,以考功员外郎崔湜为耳目,观察他的动静。崔湜见皇上亲近武三思而猜忌敬晖等,于是把敬晖等的密谋全部告诉武三思,反而为武三思所用;武三思引荐他为中书舍人。崔湜,是崔仁师的孙子。
之前,殿中侍御史、南皮人郑愔谄事二张,二张败,贬为宣州司士参军,被控贪赃枉法,逃亡东都,私下谒见武三思。初见武三思,先是哀哭,既而大笑。武三思一向贵重,觉得非常奇怪,郑愔说:“刚开始见大王而哭,是哀痛大王将被戮死而灭族。后来大笑,是喜悦大王得到我。大王虽然能让天子合意,但那五人(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暐、袁恕己)都占据将相之权,胆略过人,废太后如易如反掌。大王自视与太后谁的位势更重?那五人日夜切齿,恨不得吃了大王的肉,不屠灭大王家族,不足以快其志。大王不铲除这五人,危如朝露,而晏然尚自以为泰山之安,这正是我之所以为大王寒心之处。”武三思大悦,与他登楼,屏去他人,问以自安之策,引荐为中书舍人,与崔湜一起为武三思谋主。
武三思与韦后日夜陷害敬晖等,说他们“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皇上相信。武三思等因为皇上画策:“不若封敬晖等为王,罢免他们的政事,表面上不失为尊宠功臣,实际上是夺了他们的权力。”皇上信以为然。五月十六日,封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谯公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博陵公崔玄暐为博陵王,撤销宰相职务,赐给金帛鞍马,令他们每月初一十五入宫朝见;仍赐桓彦范姓韦氏,与皇后同籍。不久又任命崔玄暐为检校益州长史、知都督事,又改任梁州刺史。武三思令百官恢复武则天的政策,不依附武氏的,全部排斥出去。为五王所驱逐的,则官复原职,大权尽归武三思。
五王当初请削夺武氏诸王爵,求人上表,众人都不肯写。中书舍人岑羲写了,语气非常激切;中书舍人、偃师人毕构轮到宣读,辞色明厉。武三思既得志,岑羲改任秘书少监,毕构外放为润州刺史。
易州刺史赵履温,是桓彦范的妻兄。桓彦范诛杀二张时,声称赵履温参与了密谋,召为司农少卿,赵履温把二个婢女送给桓彦范;等到桓彦范被撤销宰相职务,赵履温又夺回两个婢女。
皇上嘉许宋璟的忠直,一路擢升到黄门侍郎。武三思曾经有事去找宋璟,宋璟正色拒绝说:“如今太后既已把帝位传给太子,大王应当以侯爵身份回家,怎么还要干预朝政!没看见吕产、吕禄之事吗?”
华杉曰:
汉朝的刘氏与吕氏,就是今天的李氏与武氏。“五王”为李氏推翻武氏,让李显复辟为帝,他却让武三思掌权,排斥五王,这是毫无历史逻辑的事情,这是李显的软弱,他没有主见;同时,也是当初张柬之自己没有解决,留给李显的问题,最后反噬到他自己身上。这“两运不可并存”的事态还在发展,就需要再来一次事变。
29、
任命韦安石为兼检校中书令,魏元忠兼检校侍中,又任命李湛为右散骑常侍,赵承恩为光禄卿,杨元琰为卫尉卿。
之前,杨元琰知道武三思逐渐掌权用事,请弃官为僧,皇上不许。敬晖听闻,笑他说:“要是早让我知道,就劝皇上批准你,剃光你这胡人的头,岂不妙哉!”杨元琰胡须浓密,像胡人,所以敬晖跟他开这玩笑。杨元琰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请求,不是没有原因的。”敬晖知道他的意思,瞿然不悦。等到敬晖等得罪,唯独杨元琰没事。
30、
上官婕妤劝韦后按武则天时代的惯例,上表请天下士庶为被休离婚的母亲服丧三年,又请规定百姓年二十三为成年,开始服徭役兵役,五十九岁免役(过去是二十岁成年,六十岁退休),改易制度以收买人心。皇帝全部下诏批准。
31、
五月二十五日,皇帝下诏:降封诸武,梁王武三思为德静王,定王武攸暨为乐寿王,河内王武懿宗等十二人都降封为公爵,以化解人民的不满。
32、
五月二十六日,任命唐休璟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如故,豆卢钦望为右仆射。
33、
六月四日,任命左骁卫大将军裴思说为灵武军大总管,以防备突厥。
34、
六月十五日,命右仆射豆卢钦望,有军国重事,可以会同中书省、门下省一起讨论决定。
之前,仆射为正宰相,其后多兼中书门下之职,上午决策朝政,下午决策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事。至此,豆卢钦望专职为仆射,不敢干预政事,所以有这道命令。之后专拜为仆射的,就不再是宰相了。
又任命韦安石为中书令,魏元忠为侍中,杨再思兼任中书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