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写作课第四节:写作目标人群的定位,即你准备写给谁看?这个受众群体的大小、是否符合定位,是否有素材可写。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总在这个位置上卡顿。退休群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晚上有多少人在跳广场舞,就基本知道普通退休人群体量。挤破了门的老年大学,是更高一层次文化退休群体的去向,闹哄哄的大妈大爷旅游团,也是以不甘寂寞、打发时光的退休大军占主导。这些活跃圈,会有交叉重叠,总和涵盖了绝大多数,我知道她们的消费能力和水平,即便3、5千退休工资,也会将日子过得莺歌燕舞。当然还有静待家中带孙子、外孙的免费保姆生力军。
我说,我想知道在这退休大军中,那些不屑退到广场舞大军、退到旅游大军中,他们在干什么?那些不再为工作而工作,想为自己活着、过有意义生活,他们是怎么做的?那些永远都不想消磨时光、混日子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的?我知道这是一个小众人群,这样的群体我找得到读者吗?有句话说“你有能力理解多少人,就最多拥有多少读者”。这样看来,我选择的群体是否不妥。
我是一个生活唐充满激情,也是做事有规划的人。我在40岁激情彭拜大干事业的时候,却开始考虑退休的事。因为那时,我就想我退休后的生活也应该十分精彩才量。人们说培养一个爱好,退休后干你喜欢干的事,生活依然精彩。于是,我就培养爱好,我将我的业余爱好培养得比某些专业人员还棒,我想象着我的退休时光应该在爱好中度过。
不过,计划有时赶不上变化,体制内的运转机制,让许多人无可奈何。当有一天我实在无法忍受混日子的工作时,我提前离场,希望乘早找到第二场发力点。这个发力点就不能仅仅靠爱好来填空了。
我做出了普通人认为不可思议的选择,但我真心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为自己赢得了重新活一次的时间。生活的光芒不总是靠外人的眼光来评定的,我学会了围绕自己心中的光来生活。
这两年,我经历了中年之路心智模式的二次塑造。虚荣心、名利欲望被打磨、被连拨掉。虽然那些被附加的光环,内心一直清楚终将失去,但当这一切抽刀断水之时,心理依然那样痛楚。这倒印证了我的决断:虚无的东西早一天抛弃,人才活得更真实。事实上,这种体验与感悟,我希望我更早一天明白就好了。
中年之路,有的人,浑然入睡,人云亦云,倒也没有什么痛苦。怕的是你感受到了心灵的危机,却无行动的能力,纠结着、痛苦着。如果这种心灵的危机足以逼迫到你爆发,那你或许会”不断扩展自己的边界,发展出那被压抑的人格侧面,直到你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我提前开启我被延长的中年,探索接下来的日子,如何不是活在漫无目标的时光消磨中,让这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时光,也呈现绚丽的光彩,甚至更加绚丽的光彩。我相信有类似想法的人一定应该有一个较大的群体,或者受彼此的影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群体。我愿意为这样一个群体服务、为他们引路,象《被延长的中年》作者,乔.安.詹金斯,她在她50岁退休之后,在美国退休者协会的首席执行官,致力于推进社会变革,帮助年过50岁人群提高生活质量。
我读《储时健传》、俞洪敏《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读稻盛和夫的《活法》、《干法》、《心法》,读梅耶. 马斯克的《人生由我》,他们是名人,他们的经历容易得到关注、获得热点。但他们是名人,是高不可攀的小众人物。而我,比他们比平凡无名小卒,但这应该也是我的优势:夹杂在大人物与最底层平凡中的不大不小、够得着学得来的普通人。我还是有信心找到那些在被延长的中年早期,希望探索不平凡中年之路的同路人。
我的写作目标人群的定位是那些走在中年之路上的有心人,我准备将我的经历写给他们看,这个受众群体应该越来越大,完全符合我的追求定位,我应该大有可为地去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