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爱文字,善于感知,勤于思考,所以经常会记录下生活中的见闻,进行心灵的梳理。
虽然在简书写了几万字了,心态也是一变再变,从刚开始的写文——修改——投稿,到后来的写文——不投稿——再修改,从刚开始投稿成功后的成就感,到后来只为自己而写,我不知道是自己变懒了,还是勤快了。应该都有吧。
只是不想去刻意推荐自己,因为在推荐的过程中有艰辛,之后的结果也有喜有忧。那种等待的焦灼感不好受。
于是后来,慢慢地纯粹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写。这期间,有幸结识了许多简友,有的是某专题的主编,有的是简书的大咖,有的是和我积累差不多或新加入的简友。
相同的是,他们都对我的眼界和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真心关注我,对于一些有感触的文章也会点赞并转发到他们的专题了,即使是在我一年半没投稿的情况下,我的简粉和评论也有增加。
所以真的很感谢简书这样一个平台,给了像我一样努力生活而又心态平和的人们一个情感的寄托,一个温馨的家园。我们彼此不认识,可我们却有着情感的交流,在简书的大家庭里。
2019年下半年,我又介绍同事加入了简书写作,她不仅写下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了心灵归宿,有了精神信仰,还从简书上学会了彩色素描画,我姑且这么称呼它吧。我看过同事的画,是比较清新淡雅的花草或水果画,看着像素描,但是是彩色的。我非常佩服她,短短时间就收获了这么多,她说,她最大的收获是感到人生有了方向,晚上也不失眠了,尤其是她刚入简书就挑战日更,虽然字数不多,对自己是一种鞭策。希望她在精神上成为越来越富足的自己!
那么,我是如何知道简书的呢?也是在一位前同事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他转发的一篇简文,当时我还挺好奇,就百度搜了一下,从此我像打开一层结界一样,跨入了另一个空间,缘分,真的很奇妙!
说了这么多,我的微信公众号又是如何来的呢?
其实在2018年下半年,我就有意创建自己的公众号。苦于自己心懒,只能求助于丈夫。他精通电脑,以前在网上只要是我看上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办公资料,他都能给我搞到手,而我还简单停留在对文字的复制粘贴阶段。
丈夫按照流程,一会儿问我这个,一会儿问我那个,我还和他着急,嫌他对我的什么号码也记不住。终于,到最后一步了,他让我拿着身份证给我拍了照,在上传的关键时刻,我退缩了。
因为他在忙活着申请时,我临时请教了一些长辈和朋友,她们建议我慎重,一是能力,二是精力,三是财力,所以,最后我放弃了。丈夫抱怨好久,说什么浪费他一个邮箱,其实我也不懂。
就这样,我继续安心在简书写作,早已熟悉这个系统了,闲时也精雕细琢,配上图片,尝试各种形式(声明一下,我一直用手机编辑,没见过电脑简书的真身,估计比手机版式更多)。忙时直接打字,真是一机在手,写字不愁。一边炒着菜也可以随时编辑,也就是把所有零散时间都用上了。一次写不完的可以暂存为私密,也就是草稿。当然,简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随时发文,不用担心次数,只要你能写,你就一天几十篇,随便发。
一直到2019年年底,一篇简文引起了我的兴趣,对,就是关于公众号的,那位简友还留了她的公众号和微信号,于是乎,我在她和一帮人的影响下,终于下定决心,创建属于我的公众号。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该睡了,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