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小学英语语法如何教2.2
提到英语语法,相信我们都会头疼。我们总会因为一些问题而烦恼:为什么课堂上讲过了,孩子们还是会犯错?为什么感到很简单的一道题,孩子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一些语法点,讲的足够清楚,为何还会这今天,聆听了Nichole老师的讲座,似乎有了新的收获:
一、讲座内容回顾
今天的讲座,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一)常见问题
1.语法=语法点?
回顾我们的课堂,我们是不是将语法上成了语法知识的课,这种方法可行吗?语法课的目的就是教授语法知识吗?学生就能正确的表达自己了吗?
2.听懂了吗?
“听懂了吗?”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然而面对此问,我们也深有感触。老师问着“听懂了吗?”学生回答“听懂了”然而面对测评、问答,效果却不尽人意。此时,我们该思考,在学生输出之前,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输入?
(二)问题分析
结合上述常见问题,老师在讲座中提到2个原因。
1.教学目标:不知道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不知道如何把握教学进度;不知道如何确保学生吸收理解;不知道如何把握学生理解的度;不知道如何设计语法活动。
教是为了不教,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学生能够正确表述后自己学会总结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灵魂三问: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学生的学段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
(三)如何解决
面对以上问题和原因,老师总结了3条建议:定教学目标、定教学素材、定教学方式。
二、反思自己问题
每天的教学中,都会涉及到语法,此时结合老师的讲座,回顾我们的课堂,似乎都有中招。仔细查阅得知: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语法(grammar)这个术语有两层含义,一个指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学的任务是描写、解释组成词、短语句子的规则和格式。
回顾课堂,我们似乎总是在课堂中不经意间偏离航线,一节完整的课,教学中的每个时态,我们似乎总会脱离具体的文本,拉出来单独讲解,殊不知脱离语境的词句、或许我们应该在文本中针对具有代表意义的句子在大量的输入中督促孩子开始练习。
三、今后努力方向
1.仔细研读新课标
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们发现新课程标准有许多新的变化。它是我们的教学大纲,我们应该仔细研读每个级别对学生语法以及其它内容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2.教学目标要精准
清晰、精准的目标能够快速帮助我们完成教学内容。然后通过一些策略围绕目标重点突破。一
3.教学材料要合适
不同的年级,教学材料是不同的,语法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以后选择教学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目标语言要充足,语言难度要匹配,话题内容要有趣,素材篇幅要适中。只有符合学情的材料,才会让孩子们在阅读、学习、分析语法结构的时候不会感到那么难。
面对六年级孩子,首先要注意教学材料的内容不能太简单,尽量找和教材相匹配的材料,将语法渗透在里面;其次要穿插多种方式,我们可以尝试视频、音频、图片等进行教学;最后尽可能的采用和孩子们生活相关的内容来尝试,熟悉的,最感兴趣。
4.教学方式要合理
讲座中老师提到来演绎法、归纳法、功能法、情景法。结合自己的教学,我发现自己最常用的就是归纳法。
语法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句子引导孩子们观察,然后尝试总结规律,最终老师引导孩子们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老师充当一个引领者,指明正确的方向,具体的操作、练习还是需要孩子们完成。
不过,缺乏情景的教学,总会染给课堂少一点氛围,自己以后可以尝试通过特定情景的创造,达到最终理想的状态。
语法教学,始终是我们的痛点,讲的太多,孩子们听得云里雾里,讲的太少,孩子们不知所以,因此,通过尝试,选取适合本班学情的材料、方法让其不要脱离固定的材料,相信孩子们会更感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