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身边圈子的人都差不多或已经三十岁。几乎只剩下我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无所事事的年轻人。
我有一个至交的哥哥,还没到三十,就已经是三家公司的运营总监;我还有一个至交的姐姐,她只比我大那么一些,手下就有了全国几十家教育培训店;还有我大学舍友,创业头一年就盈利达五十多万。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没什么稀奇的,认为是背后有关系和条件,然而实际上他们都是从零开始,普通家庭。
我观察了他们的思维方式-随心所欲,自由,且上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思维点路线往往是被世俗舆论不受待见的思维走向。
与其说他们个性很强,还不如说他们都是明白人。当一般人都被“世俗的舆论”限制在某种人生轨迹当中,他们往往能给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我们暂且可以理解为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他们懂得生活,生和活,他们是明白人。
明白人不等于对的人或者先进的人。他们没有这些不平等或歧视的阶级观念。这让我想到很多自身就没什么大作为的“哲学家”们给我们这些懵懂晚辈灌输某种“唯一正确答案”,现在我回想简直是愚蠢至极的一个行为。
好像存在什么成功者和失败者似的。
愚蠢的是不在于他们的结论,而在于他们以为自己的结论适用于任何阶层环境。更好笑的是,他们始终认为自己的思维方向是先进的。这让我更加清楚为何一般人一辈子都很难跳出死循环。(跨阶级)
当然,我并不会说他们是执迷不悟,只是沉默地感到惋惜。起码“为谁而活”,很多人其实也没真正弄个明白。
我也没弄个明白,我自己的青春也一塌糊涂。
在很多人看来,我应该读完研后读个博,然后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我跟随过的导师都是目前已经是国内甚至国际专业领域的带头人。所以不奇怪,他们的路线是本科-硕士-博士-搞学术。
这当然没什么不好。
但相对比学术氛围,我更喜欢商业。高中时期就已经泡书店,泡关于商业类的书籍,于是我就从开了公司到现在疯狂地开店;我还喜欢探索教育,这是由于我出生的地方教育落后驱使我对它感兴趣,于是我曾经培养过两届音乐类市高考状元;我还对创作感兴趣,除了作曲编曲,我一直很喜欢文学创作,但奈何我受不了浪漫主义的词藻,于是我从写诗写词变成了写书写教材,目前也写了3本专著。
这些我很满足,也很想继续往下走。
可惜的是,这些东西在我的前辈们看来不是很“世俗”,不务正业。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生活竟然有了那么多标准,这些标准就是我所说的世俗。仔细想想,他们给我这样的标准,可能也就是单纯觉得我穷罢了,想给我指引方向。
谢谢他们的好意,我从来没有认为任何的想法和做法有好坏之分,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在走最好的路,自己的路就是自己最好的路,不是吗?
改变一个人很难,那就不要改变,为什么要改变?
有些人活了大半辈子,不是也一样没活明白?人到中年有点小作为,就想设立一个“标准答案”来看待晚辈,数不胜数,不可思议。
昨晚同妹妹讨论了我的见解,后来她给我介绍了一个概念:斜杠青年。
有趣,那我可以这样描述自己:小杰,教教音乐的/搞搞科研的/给人写曲儿的/做做小生意的/搞搞创作的/拍拍照的/做做美食的… 这些我都擅长,也就意味着没有固定身份了对吗?
挺好的,我很满意。
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有多大能耐,不卑微,也不伟大,不骄傲,也不谦虚。我一直没有觉得自己的经验是“标准答案”。毕竟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环境不同,没人有资格谈论生活的“标准答案”。
因此,回首三十岁,也就只是三十而已,反正还有四十而已,五十而已,八十而已。
随心所欲,自由且上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