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模仿到创造,由剧痛到巨爽,只在一念之间
刚刚看了一个老铁的简书分享,印象深刻。写的是这几年华为的蜕变。最新产品华为MATE X 发布,凭借着高不可攀的参数,它的价格也高得咋舌,17500元。
曾几何时,没钱的才买华为,如今是没有钱买华为。这中间巨大的转变,华为到底经历了什么?
8年前,华为最初和中兴、酷派、联想,给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做贴牌手机,虽然手机质量让人吐槽不断,但靠着稳定的订单来源,基本也可以稳赚不赔。但对于品牌的长线发展来说,毫无前途。
华为当家人余承东大刀阔斧,直接砍掉了没有生命力的贴牌生意,这无疑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没有了屏障才会没日没夜地思考生存和发展。
下一步怎么走,没有人会给你现成的答案。华为就从模仿开始,推出了超薄和商务系列,可惜却出师不利,遭遇了出货难的危机,但是这都在余总的意料之中。但唯有继续才有出路。
华为加大研发投入,增加高中低端,广布多个系列,模仿小米的分销模式——纯互联网模式。结国呢?荣耀已经超过了小米的出货量。
随着华为在科技上的继续创新,华为的麒麟980芯片终于跨进全球第一梯队和高通可以分庭抗礼。创造挽救了华为。我真的不懂技术,但我也能感受到创新背后的艰难。
当一些穷屌丝还在想办法攒钱买IPONE以示不俗的时候,市场中已经显现出好多商界名人用华为手机支持国货的迹象。我想这背后应该是华为手机功能完全可以满足商务需求的征兆。
顺势而为,似乎是审时度势;但在商场上,逆势而上也不一定会粉身碎骨。
市场中清澈的蓝海如今已经很难寻觅,即使有那么一块净土,也是须臾片刻之际就会变成竞相争对的红海。所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或者说在夹缝中寻找生机,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太正常的事情了。
束手就擒还是迎难而上,在中国偌大的市场和残酷的竞争中,从来都不需要思考。
因为这是唯一的出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