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一些工作多年的人在这几年开始抱怨九零九五后的员工不好管理。太自我,受不了委屈,不够踏实稳定等等,总之在这些人这里,年轻人往往一无是处。这样一种环境呆的时间一长,你会有一种一代要比一代差的幻觉。我一直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然后前浪稍不留意很有可能就会死在沙滩上。社会一定是往前发展的。如果真如这些人所说,那对于整个人类,可能是个大灾难。之所以有这样一种想法,其中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这些人自己也被人这么对待过,然后很自然又把这种做法带了下来,用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的心理得到一些安慰。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到一些人性深处的黑暗。当然我本人很反感仅仅用一个个体的安利就给一整个群体贴上某种标签,真的很不负责任。自欺欺人的成分占了绝大多数。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他的时代机遇。自然也会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就整体来看,仍然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趋势。当然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比你年长的人更早的占有了这个社会的资源,自然也就拥有了话语权。在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和他们相匹敌的时候,能做的只能是最好自己恰好遇到的每一件事。然后尽量做到完美,不要给人留下批判抨击的借口。在职场尤其如此。一个职场新人在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之中时,更要学会做好自己的每一件工作,很多时候,哪怕是你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小失误,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然后贴上某种标签。再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你都很难摆脱这种标签带给你的诸多困扰。有时候,这个时代对于年轻人却是很残酷。
这个事差不多就行了。这种想法往往只会坑了自己。在学校里考九十八分跟考100分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是这个逻辑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就已经不再适用。社会的生存法则往往是:功夫就是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躺着以及结果导向。所以在学校里差不多真的就是差不多,但是在职场或者社会就变成差不多就是差很多。在职场,看似和别人差不多的事情,其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是总监,一个则只能是专员。在职场,资源有限,尤其是一些优质的资源,每个人都在争夺这些资源,而且越往上,每个人在个人能力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这个时候拼的可能就是内力,谁能走到最后,而且犯的错误越少,谁就有最大的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这个逻辑就和武侠小说中高手过招一个道理。
如果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在某一个产品上的差不多,最终的结果可能决定一个公司的最终走向。差之毫厘 ,缪以千里其实古人早就把这个道理说的很清楚,但是我们往往在听过之后,在做事的时候很难遵循这个逻辑去做。之前听一个朋友讲过一个故事,随身Wi-Fi这个产品,一开始很多公司都在做,但是到了最后,卖的最好的还是360,百度、小米等等很多公司都在做。但是销量上这几家加起来也不及360一家。产品本身在技术上的差距真的就那么大。在技术水平大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最后卖的最好的一定是在某些细节的处理,比如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所以在工作上追求尽善尽美其实很容易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竞争壁垒。其实职场的竞争有时候很简单,你只要比自己身边那个哥们做得好一点,你就已经脱颖而出了。
所以对于年轻人,如果你没有强大的资源做支撑。用心做好你遇到的每一件事情。要么这个事你不去做,既然做了,就把它做的漂亮,不要给人留下任何挑剔的机会。有年轻人问稻盛和夫,年轻人做什么工作比较好,稻盛和夫的回答是,在不知道要做什么的前提下,做好你恰好遇到的那件事。这个建议其实真的很好,尤其是对年轻人。最好自己的恰好遇到的事情,然后做好把它做到极致的状态。慢慢你就会找到未来的方向。这个世界有时候对年轻人会很残酷。不会给你太多犯错的机会。你只有把每件事都尽力做到100分,你才有可能收获六七十分的结果。当你坚持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极致的结果的时候,五行之中就会形成你的竞争壁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