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六讲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六讲

作者: 春风十里不如你79800 | 来源:发表于2021-11-12 19:52 被阅读0次

    本讲内容:

    绝句的构思

    绝句五十六法之1-4

    一、绝句的构思

        绝句的章法固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平起、顺承、跳转、妙合。

    平起,就是起头的时候尽量心情平静,不要一下笔就风起云涌。那样往往会后继乏力。只要抓住问题的要害,轻轻地开了头就可以了。

    顺承,和律诗一样,就是尽量承接的自然,缓缓地把感情向上推。

    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

    妙成,好比抖包袱。尾句一出,中心亮明了,使人眼前一亮,然后拍案叫绝。

    举例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是个古战场。自古写这个题材的很多,但我以为杜牧的这一首与众多的同题材作品不同,有着极其经典巧妙的构思。起句交代作品所描写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捡到一块废铁,这是一块埋藏于沙土下面的折断了的戟,是一种武器。承接句进一步交代说,自己回家去清洗打磨,认出是古时留下的。至于是什么时候的东西,作者没有讲。但因为题目里交代了“赤壁”二字,我们知道是三国时期的。这样,就顺便扣上了赤壁古战场这样的题。

    第三句转折,就是典型的跳转,作者在这里做了一个假设,假如东风不帮助周郎的话(会怎么样呢)?尾句合的甚为有意思,作者不说战争的结局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而避重就轻地说二乔的命运。关于赤壁之战的种种说法,我们不用在这里详加陈述,二乔的结局在这里代指了战争的结局,这是诗这种文体所特有的方法。这里不仅有象征,而且有假设。全诗的技巧也主要体现在这里。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跳转。东风句的出现,在我们初读此诗的时候,你会觉得很突然。我们无论如何想象不到东风与废戟的关系,似乎八竿子也打不着。而当我们读完最后一句的时候,才明白它的妙用。这就是转折的妙处,这就是波澜。从捡拾废戟而磨洗,因磨洗而认前朝,进而想到东风,于是假设,最后妙结,这之间包含了作者的巧妙构思,令人叹服。

    我们还可以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来举例说明。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接到妻子的来信,问我归期。可我实在不知道归期在何时。

        巴山夜雨涨秋池。我现在在巴山,秋天的夜雨很大。

        何当共剪西窗烛,什么时候我在和你一起剪烛西窗呢?

        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时我再向你述说巴山夜雨时,我是怎样在相思中度过象今天这样孤寂的夜晚的。

        全诗的起承转合都很平淡,但依然可以清晰地分出四个部分之间的脉络。前两句都是写现在,第三句用幻想加疑问的方式写将来。结尾虽然还是沉浸在对将来的幻想之中,却已经结了,表明这是现在的想象。这首诗的主线当然就是相思之情了。因为相思,作者的妻子来信问归期。因为相思,作者雨夜不寐。因为相思不寐而展开幻想,进而设想一个美好的相聚的场面。

        绝句的章法千变万化,但主线是不可缺少的,起承转合也是不可缺少的。

    绝句的构思简单介绍这里,前面的讲义也有提到过。下面开始五十六法的学习。

    绝句56法的来源

    七言绝句“以其善言情而易合于乐”,“最合于诗人之陶写”, “自唐迄今千数百年,为之者众,好之者弥笃” (邵祖平《七绝诗论》)。于其作法,“宋人犹少道及,至元明清间,始多扬扢商榷,然皆破碎不全,绝无系统”(同上),今幸有冯振《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出矣。素有“广西才子”之称的冯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号“自然室主人”,17岁学诗,是我国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类拔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杰出的近代现代诗人,有《自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等著作传世。当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时,著《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就七言绝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异者,略分如干类,先博举其例,而后综籀其法”,授于门生,周振甫、冯其庸咸得其惠。《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1936年由世界书局出版。

    1985年3月北京市中国书店据以影印。1986年齐鲁书社将其与《诗词杂话》、《七言律髓》并为《诗词作法举隅》出版,新增诗例117首,而56种作法之分类未变。“《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精选了唐至清代七言绝句佳作1381首,按类比法分成56类,在每类末精当扼要地指出其艺术技巧作法的特征和奥妙之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研究者,凡读之,都足以发人深省”(党玉敏《冯振传略》),周振甫并专门著文引介(《<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小引》)。

    笔者乃变其归纳法之著述体例为演绎法之奥秘指引,先揭示冯先生所归纳提炼之具体作法,后辅以便于理解的二三诗例,以贡献于诸位诗友。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唐贾岛《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宋王安石《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明僧德祥《爱闲》

    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宋 李遘《绝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明姚汝循《回雁峰》

    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唐李益《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明黄荣《牡牛图》

    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

    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

    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六讲作业:

    题目自拟。限一东韵,在1-4法中任选一法写诗一首。并在作业中注明第几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渔村绝研一期第十六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iw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