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的姥姥仍然记得很清楚,五十年前,姥爷从邻村骑着自行车,把姥姥接回了家。那天,姥爷穿的是件蓝布褂,到了家门口,说了句:妈,我把文秀接走了。
文秀坐在自行车上,笑容明媚的像花儿一样。村里人看见了,就半打趣儿的说:华忠,这是新媳妇儿啊。姥爷挠挠头憨憨的笑着。
可到了姥爷家,姥姥的笑容停止了。姥爷家是真的家徒四壁啊。破破烂烂的院子,和一间破瓦房。
不过好在,两个人都还年轻,都还有浑身使不完的力气。
天一亮,文秀起床做好这一天要吃的馍馍,然后去地里帮着华忠种庄稼。这一天的活儿干完了,俩人结着伴儿回家。每年农忙的时候,夫妻俩没休儿的在地里干,趁着没下雨,把粮食收了。要是被雨浇了,这粮食发了芽,就卖不出去了。
一年之后,宝生出生了,家里有了孩子,就意味着又有一张嘴要吃饭了。
白天的时候,文秀抱着宝生,在树荫凉底下喂孩子,宝生睡了,就又下地,帮着华忠干活儿。
好在庄稼的收成也好,日子渐渐好了起来。村里张罗着盖新房,要把毛坯房都换成砖瓦的,夫妻俩就从村南搬到了村北,盖了个小四合院。
隔了一年,文秀生了个女娃。那年闹饥荒,家里有个宝生就很难了,来了个女娃,家里没人看得上。就被文秀哭着扔到了地里:孩儿啊,你要是被个好人家捡着了,那就是上天给你的机会,别怪娘心狠,实在是养不起你了。
说完,文秀把孩子放下,又去地里干活儿了。等晚上文秀干完活儿回家,看见女娃在婆婆怀里。
"文秀,这娃娃就别扔了,家养着吧。我老婆子紧吧点,别饿着孩子。"
文秀眼泪吧嗒吧嗒的流下来了:"娘,这要是咱家养得起,我哪舍得扔,她和宝生一样,都是我的心头肉啊。"
华忠从他妈怀里接过了孩子,女娃咯咯的笑着:"这孩子就叫春玲吧。小名儿就叫小玲儿。"
越穷的人家越生。
第三年,家里迎来了宝军。宝生三岁,小玲两岁。这小三子出来了,又是个男婴,就更没小玲的饭了。小玲出生,没喝上几天母乳,文秀用水,冲了面糊糊,给小玲喝,好在小玲也吃面糊糊,可这大了却长得又瘦又小。
文秀和华忠那八亩地还在种着,可现在干活的,就剩下华忠了。文秀白天在树底下哄着仨孩子,怕他们害怕,走丢了,还得给华忠看着饭,怕别人抢了。
这年头,粮食金贵着呢。
仨孩子眼看着就上小学了。文秀渐渐的就开始能帮着华忠干活儿了。小玲身子骨弱,走累了,就让宝生背着她,小三子给她拎书包。宝生背累了,小玲就走会儿,再累,就让宝生给她拿书包,小三子背着她。
倒换倒换就到学校了。
文秀家这仨孩子,就数小三子最淘。那天,小三子的班主任打了电话,说是,宝军好几天都没上学了,问问是不是孩子病了。文秀还纳闷,这仨孩子天天背着书包上学去啊,老师咋会见不着呢。
第二天,小三子上学,文秀就在后边跟着,就看见小三子走出家门没多久,就停住了,四处寻么了一下,然后把书包藏在了草垛子里。文秀在后边看的又气又笑,沉声叫住了小三子:"你回来,干嘛去这是?"
小三子看见事情漏了馅儿,嘿嘿笑着就站在那说"没,干嘛,就想着玩会子。"然后,从草垛子里把书包取出来,颠儿的一下就跑了。
看见小三子跑了,文秀也不追以为小三子上学去了。她没看见,转过街角,小三子笑嘻嘻地把书包藏在了另一个草垛子里。
打那之后文秀给小生和小三的衣服买的一样,晚上,仨孩子回来,文秀把他们仨衣服给洗了,小三子的衣服要是比小生的脏,就说这孩子又出去淘了。小三的屁股就得挨上一顿。
上有对策,下有政策。
小三玩一天,等放学,就把小生截村口:"哥,咱俩换个衣服,别让妈又把我打了。"
仨孩子里,学习最好的还得是小玲,虽说是身子骨弱,女孩文文静静的,上了初中了。
小生和小三儿,小学毕了业就开始帮着爹娘种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