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是拆书帮创始人赵周根据他自己多年的读书经验总结。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在读书或者是写作的时候,想表达或者提起笔不知道该写什么,一团乱麻。
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阅读过一本书,或者看过一部电影。被打动,想表达出来,常常词不达意。
看到大神写的书评或者是影评,又豁然开朗,好巧,我和作者有一样的感受,我怎么写不出来写到人心坎里的文字呢。
直到看到《这样读书就够了》,教我们阅读的书籍有很多,不止这一本,市面上也有很多课程,教你怎么一周阅读几十本书。
我认为,如果是别人嚼碎了给你灌进脑子里的书,会丧失了灵魂。
阅读的乐趣,在于不是每个人都会被书里的同一句话打动,也许打动读者的是某个角落人物的叹息。
《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不是简单的教你怎么记住书里的内容。他只教你怎么学以致用、怎么去分辨信息。
他创造了拆书法:便签法
简单来说分为三步:
第一: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第二: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三: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初步学习这个方法,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这是拆书法的适用边界,等到后面融会贯通后,无书不拆。
作者举了个例子,第一步: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大专学历,5年工作经验,感觉无法突破技术瓶颈,因为英语底子差,无法阅读前沿的技术文档。手机上装了一个“新概念英语”的应用程序和背单词的软件,但还是觉得语水平提高的很慢。
这里提出了问题,但是我们还是会觉得困惑,无从下手。
所以作者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请试着用以下问题向自己提问:
1、为什么学英语对我很重要?英语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前沿的技术文档都是用英文写的。
2、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的?过去一年来,我越来越多地需要阅读英文文档,连支付宝的一些最新开源项目都只提供英文文档了。
3、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因为我英语底子差、因为我工作忙,加班多,学英语时间少、因为没有指导我的人……
4、有没有其他人能帮我思考,给出更多选择或者可能性?对呀,我该去问几个成功者,他们会给我什么建议,还有他们是怎么成长的。
5、若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6、有没有人不同意我的假设?
7、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按照作者教我们提问的这个思路下来,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信息。
我怎样才能找到并进入一家能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的公司。
最后是我的应用(目标和行动)。
目标:在四个月内跳到一家学习机会多、成长空间大的公司,收入可以略降。
行动:一周内约xx喝咖啡,请教他的成长之路和学习方法。
一个月内搜集两家公司求职,以及两家用于练手面试的公司……
你看经过作者用便签法这么一梳理,是不是特别清晰呢?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看《奇葩说》的时候,我就像墙头草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希望可以让自己的脑子再回炉一遍。
例如有的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有的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只要和人辩论,人家可以找到突破口,说得你心服口服。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便会认真思考,为何很多文字语言有魔力,可以带得动读者的情绪买买买、骂骂骂。
而我们怎样可以避免被带节奏?
作者在上面的提问中,已经展示出来,怎么避免人云亦云,得到有洞察力的追问。
简单来说就是十个字:追问前因后果,明确适用边界。
所以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先重述信息,用作者上面教的提问方法,找到症结所在,想出解决办法。
这样我们在看文被打动的同时,也会稍微坚定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