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开吊机的时候,大风呼啸,一个念头闪过头顶:结婚,不就是一种众筹活动吗?
问了问结过婚的同学,同学表示肯定。
不得不承认,现代人玩的东西,都是古人玩剩的,只是又加了新的名词做包装,解释得更现代化而已。最初想起结婚要请客的人家,估计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先取百家之财以自用,后百家有事又以财相报。然而“百家有事”也不会一时就发生,而是分布在很多年里,因此自己有足够或者相当的能力去回报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最初的众筹对象,好像也和现在结婚办事请来的客人一样,大都是亲戚、朋友。现在有些初创公司也差不多,原始资金都筹自亲戚、朋友。
其实,亲戚、朋友,于我似乎只有后者了。我家的众多亲戚(理论上的)大家已经好久不交流,可以沟通交流的,只有寥寥数家,各家中也仅仅一到两人和我联系。很奇怪也很正常,亲戚之间早已淡然了,大家不沟通很多年,假如突然坐到一起吃饭,反而有些不自在。
不得不承认,除了物理距离较远这一原因外,大家所从事的“事业”也不相同。我一直在学校里,亲戚大都在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做生意,大家互不联系或者是囿于通讯方式的限制,彼此难以联系。诸事都可以理解,彼此包容,万事大吉。
所以,每当我想通过众筹的方式做某些事情,其实多半是借钱充当生活费,说成众筹真不知道多高端!我的众筹对象都是朋友,对亲戚,又如何好意思开这样一个口。
我的活动轨迹主要在家和学校,我的众筹对象也注定集中在家和学校,家里拿钱也许不能用众筹来描述,但从同学那里筹资(借钱)以度过眼前难关,本质上和众筹完全对等。
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尤其是古人的思想和行为,至今仍然得以广泛存在的事物,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经过反复检验而得以长久存在的。
所以每当我想到这些事,总觉得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一定还隐藏着许许多多可发掘的“名词”。未来孕育在历史当中,这是多少代人经历苦难后总结出的经验。
仔细考虑,古人将婚丧嫁娶这些重要的众筹活动进一步拓展,不仅仅筹集了资金,而且变成了盛大的交友、调节矛盾、谋划未来等的综合性活动,古人的智慧一点儿不亚于今人。
基于在家乡将近三个月的听闻总结,我发现行动接近古人的,也就是能把众筹活动发扬成综合性活动的家庭,往往发展得相对不错。假若换成现代化一点点的语言,那就是比较外向型的家庭,广交朋友,人缘自然好,可调动资源自然多,因此家自然很大。换成更通俗的现代话,家庭成员的情商高,会做人,甚至八面玲珑,自然万事如意、恭喜发财。
做梦都没有想到,开吊机会想到众筹。灵感也许要归结为机缘巧合,究竟是什么激发了灵感,也许就是工地上的不同家庭的人在出力,以及使用电力的机械,还有水泥、水、砖块等等,大家在合力做事,这本质上不就是一种众筹行为吗?
加油!挺过去!
网友评论